[4/25]Liām台南:東門(知事官邸,新樓醫院,台南神學院,巽方砲台)

文字:士哲,家蓁

(一)       基本款行程

走過西門和南門,這次我們走到了東門。我們從衛民街地下道出發,規劃了一條跟之前不太一樣的路線,碰觸到前兩次旅程比較少提到,卻對台南文化與歷史至關重要的主題:教會。我們的基本路線如下:

【走路行程】
衛民街地下道à知事官邸à新樓醫院à台南神學院à東門城à巽方砲台

這次的教案,由家蓁來進行規劃。家蓁設計了一個有趣的遊戲,讓小孩親自進到場景裡面,去尋訪這些地方埋藏的故事。這趟旅程,就在找故事,和說故事之中串連進行。

尋找故事

在知事官邸旁,家蓁拿出今天的道具,跟孩子們解釋,今天的遊戲該怎麼玩。今天的進行方式,很不一樣。
家蓁準備了一張地圖,四張人物圖卡,來當作尋找故事的線索。地圖上標示出我們會經過的各個地方,四個人物則各自有著謎樣的名字:兩個紅髮青年,一位三百歲的春婆婆,還有一隻巽方的小獵犬。孩子們一面剪下圖卡,一面研究著:這些人物,到底跟地圖上的哪些場景有關係呢?

有小孩看見,那張長鬍鬚的紅髮青年卡上,有一個紅色十字。想到紅色十字,馬上就想到醫院。地圖上哪裡有醫院呢?好像只有新樓醫院?另一張紅髮青年卡,則有一個類似「甲」的圖案,地圖上哪邊有呢?有一個看起來像公園的地方,裡頭好像有?三百歲的春婆婆長得好奇怪,小孩看見鼻子上的樹,忍不住就一直把他叫成「樹婆婆」。會是誰呢?她的下半身紅紅的,兩邊翹起來,地圖的六號那邊有個奇怪的東西,好像也是這樣?巽方的小獵犬就更怪了,到底會是什麼東西?

家蓁還設計了一張卡片,專門讓小孩「求救」。這張卡片上面畫著兩個天使,胖天使跟瘦天使。胖天使自然就是我,瘦天使就是家蓁。遇到困難的時候,孩子們可以召喚胖天使或瘦天使,來詢問問題。但是,這召喚可不是無限制的,天使沒有那麼閒。每個人最多只能使用三次天使卡,而且,天使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沒辦法給複雜的答案。要問對問題,要不,可就浪費機會了。

有了這些裝備,我們出發,探險。

紅髮青年(一)

孩子們猜測,大鬍子,紅十字架,又帶個聽診器的紅髮青年,應該跟新樓醫院有關。Ê晡班的芊芊還說,這個人應該是一個軍醫。為什麼說是軍醫呢?首先,帶聽診器,又有紅十字,那大概是醫生了。可是這傢伙一大把鬍子,應該不是一般醫生,感覺還有點像個軍人。合起來,就是個軍醫了吧!

他到底是誰?到底是本來就長這樣,還是畫得太爛。我們就前往新樓醫院,一探究竟。

其實我本來有一點擔心,拿著這張繪畫技術不佳的卡片去問路人……真的有人看得懂嗎?沒想到,一點都不困難。Ê早班的孩子拿著卡片,到急診區去問了警衛伯伯,他馬上回答出「馬雅各」這三個關鍵字。Ê晡班的小孩,拿到醫院門口,問兩個在那裡聊天的路人(或許是工作人員?),他們也回答出「馬雅各」這三個字。

馬雅各是什麼人?做了什麼事呢?警衛伯伯說,馬雅各是創設新樓醫院的人。我們又在醫院裡尋找這個字眼,發現了圖畫,發現了標語,發現了介紹。有了這個指引,新樓醫院就像是寶庫,不需什麼額外的教導,小孩自然就「學」了起來。

在大門口,我們發現了馬雅各的銅像。他的手上拿了一本書,一頁寫著「上帝是愛」,另一頁則寫著一些看起來像英文的字體。我請孩子們猜看看,這些是什麼語言,小孩們自然回答「英語」。但這些像英文的字體,卻是我們平常都會聽到的台語。那頁書上寫的「siōng tè sī thiàⁿ」,就是「上帝是愛(疼)」。長老教會的傳教士們,為了要能好好傳教,發明了這套「教會羅馬字」,來書寫台語。現在,已經成為台灣本土文化的瑰寶。

在急診室旁的牆上,我們發現了馬雅各的介紹,上面說,他是把西方醫學引進台灣的第一人。孩子們把這句話記了下來。馬雅各,引進了西方醫學,創立了新樓醫院。馬雅各,有著大鬍子的紅髮青年,蓋了台灣的第一間醫院。我們現在,就在這間醫院裡面。

沒有具體的故事。靠著詢問,觀察,拼湊,猜想,連結各種片段,故事的雛型慢慢的醞釀。在搜索的過程中,孩子們真的進到了故事裡面,故事變成了他們自己努力的成果。或許不太詳盡,或許不夠深入,但小孩得到了一種感覺。下次聽見馬雅各這個名字時,他們絕對不會無動於衷。

紅髮青年(二)

紅髮青年二號所在的那個看起來像公園的地方,其實,是台南神學院。身為台南人,而且是新樓幼稚園的校友,我卻沒有真的進入過這個地方。直到籌備活動時,我才來到這裡,一探究竟。

孩子們一到神學院校門口,就看見那個看起來像「甲」的標誌。其實,那是「塞爾提克十字架」,是蘇格蘭教會的傳統。因為創立神學院的巴克禮牧師來自蘇格蘭,因此使用了這樣的形式。孩子們進到神學院裡面,走到水池,走到老欉檨仔樹下,看見尋找食物的黑冠麻鷺。哪裡找得到第二個紅髮青年呢?靠著一位老伯伯的指示,我們找到了一個長條看板,詳細寫著神學院的歷史。

長長的介紹,配合照片與圖片。孩子們看著,拼湊著,家蓁把看板上的文字濃縮,翻譯給孩子們知道。裡頭有早期,「星期制」還沒引進台灣時的禮拜表,有年輕的巴克禮,有他創校的過程與艱辛。還有一張圖畫,描繪了我們之前說過的,巴克禮到小南門外,與乃木希典談判的過程。孩子們對其中一張繪圖特別有興趣。裡面有一個男子跪在地上,旁邊的人拿石頭砸他。旁邊的文字寫得比較精簡,我解釋給孩子們聽,這個人是長老教會很早期的傳道,他想要邀請老婆一起入教,老婆反而跑了。他追到左營,想追回老婆,卻被當地村人拿石頭砸,後來被殺掉,甚至被分屍。從現在聽到的故事,小孩大概都會直接覺得,教會進入台灣沒遇上什麼困難,因為他們做的都是「好事」。實際上,卻是無比艱辛,困難。

神學院裡面很適合遊戲。孩子們有的跑著玩槍戰,有的坐著聊天。大人們也在這裡偷閒,乘涼。這真是很幽靜美麗的地方,待著心情就舒展開來,放鬆下來。

春婆婆和小獵犬

剩下兩個人物,春婆婆和小獵犬,他們是誰呢?

走出神學院,沿著圍牆邊的小巷子走,出去就是東門路。我們順著地圖,往東走,不遠,就看見了春婆婆。

三百年的老城門,台南大東門,名為「迎春門」。所以,家蓁取了個「春婆婆」的名字,所以他的身體像「廟」,其實就是城樓的重簷。

在大東門底下,家蓁教小孩用八卦來決定方位,找到「巽方」,才能找到小獵犬。八卦的八個卦,就代表八個方位,巽方,指的就是「東南方」。以大東門為中心,我們找到了東南方,出發前進。

我們先往東,再往南,又往東,又往南,幾番波折,終於,找到了在修禪院裡面的巽方砲台。Ê早班的小孩,進到了砲台上面,裡面,早上跑下。Ê晡班的小孩就沒那麼幸運了,修禪院的門關了起來,不讓外人進去。一個公共的古蹟,卻成為私人機構的禁臠。

說故事

來到路線結束的地方,家蓁拿出了八張圖卡,除了最開始交給孩子的四張人物線索卡(兩個紅髮青年、一位三百歲的春婆婆、一隻巽方的小獵犬)外,還有四張地景卡,分別是新樓醫院、台南神學院、東門城、巽方砲台,邀孩子一同來說一個東門城的故事。故事要是怎麼樣的內容,並沒有太多限制,小孩可以任意挑選圖卡,說上一段,再由下一個小孩挑選其他張圖卡,接續著情節推演下去,拿到最後一張圖卡的人,則想辦法讓故事有個漂亮的收尾,就這樣,我們編了起來。

小孩說的接龍故事,和今天所聽、所見、所發現的,還真有關係,內容自然的就添進了路上巧遇的人們、巴克禮牧師做過的事蹟等,再建立於這些具體經驗之上,揉入了天馬行空的想像,靈巧穿梭於虛與實之間,故事既是旅程的濃縮、心情的分享,創造的能量更是飽滿驚人。

這是
Ê晡班小孩們一同說的故事(粗體字是小孩挑選的圖卡;箭頭分隔的是不同小孩說的情節)

在很暗很暗的樹林裡,巽方砲台那個方向,隱隱約約地傳來一陣奇怪的聲音→啊,原來是春婆婆在唱歌跳舞啊。→這時,突然跑來了一隻小獵犬,把春婆婆的聲音吃掉了!→這下子可不好了,路過的巴克里知道來龍去脈後,決定要救春婆婆,準備把小獵犬抓來開刀→既然要開刀,那可得先去趟新樓醫院,拿需要的手術工具才行→正在一切都準備好,要去抓小獵犬的時候,馬雅各出現了,他生氣的說不行,那隻小獵犬可是他的狗呢!→兩人於是約在神學院門前談判,巴克里這下子也覺得為難了,這該怎麼辦才好呢?→就在傷腦筋的時候,東門城神明現身了,他說,「我有辦法!」東門城神明法力無邊,透過咒語,毫髮無傷的從小獵犬肚子裡取出春婆婆的聲音,還給春婆婆。


結束後,由我來唸這禮拜的唸歌仔。歌詞如下:

府城東門迎春風
砲台鎮守在巽方
日人領兵欲來摃
佳哉牧師鬥走傱

為主獻身下大願
教冊救世顧人權
起造學校醫生館
上帝福音對遮傳


(二)       Ê早班

椿象

知事官邸後面有一棵好大的雞蛋花,旁邊是一個防空洞,再過去,就是博愛國小的校園了。孩子們在樹下跑來跑去,我則注意到,不遠處天空有個黑影。是一隻樹鵲,追著什麼東西,看起來是一隻蟲。他又追又啄,啪一聲,一隻椿象掉到防空洞上面。樹鵲走了,我跟小孩過去一探究竟。

椿象的身體看起來還很完整,阿翔卻發現,不太對。椿象的頭已經被吃掉了,看來他是不行了。

孩子們說,想要埋葬他。我們帶他到雞蛋花樹下,那裡的水泥有一處坍了,露出泥土。孩子把椿象放了進去,他會在那裡過生命的最後一段。

椿象會喜歡那裡嗎?孩子們說會。那裡是自然的地方。啄他的樹鵲,可惡嗎?有小孩說可惡,是他吃了椿象。但要是不吃椿象,樹鵲不就活不下去?也有小孩說不,他只是在填肚子而已。

孩子們依據經驗模仿,去對待一條逝去的生命。或許也沒有什麼善良或不善良可言,他們只是覺得應該這麼做。生命的結束,應該如此。

認真唸書!

我們在神學院裡找人詢問,找不到什麼人。今天學校放假。孩子們聚到噴水池旁,裡頭有很多錦鯉。有小孩把手伸過去,讓魚咬。這時候,一個阿伯過來了,要小孩別這麼做,也別亂丟東西下去。錦鯉要是亂吃了,弄不好可能會翻肚。阿伯是這裡的教友,幫忙維護學校環境。他給了孩子們一人三顆魚飼料,讓他們餵魚。孩子們一邊餵魚,阿伯一邊在旁邊說,你們啊,要認真唸書。

孩子拿了巴克禮的圖片,給阿伯看,問阿伯這是誰。阿伯說是巴克禮,可是也提出了批評。他說啊,這個巴克禮太年輕了,而且十字架怎麼在下面?該在上面才對。十字架在下面的,他不認得。孩子們問到關鍵字了,原來是巴克禮!阿伯又再補充一句,要認真唸書。

阿伯說,他就是年輕的時候不愛唸書,後來才知道,唸書這麼重要,不然到什麼地方都矮人家一截。所以,要認真唸書。在跟阿伯拿魚飼料的時候,阿虔用了雙手拿飼料,阿伯馬上稱讚,有前途!以後,要認真唸書!

認真唸書,認真唸書。這句話對阿伯來說,是肺腑之言。對小孩來說,這句話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對我來說,一方面又覺得小孩不聽是自然的,另一方面,又有點同情阿伯,希望小孩給一點回應。

認真唸書。同一句話,三種表述。雖然如此,我們還是愉快的相處,交談。

彌陀寺

從神學院旁的小徑出去,左手邊,有間大廟。這也是府城的名剎,彌陀寺,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鄭成功的時代了。

我們原本沒有排定這個地方。但阿豪看見了,非常有興趣,一直說要進去。我們就前往一探。

我們脫了鞋子,進到大殿。正好,裡面的師傅在誦經。說也奇怪,聽見了誦經,孩子們全都停下了腳步,靜靜聆聽。聽著木魚聲,誦唱聲,有的孩子也跪下來禮佛,或合掌躬身膜拜。誦經告了一段落,師傅回過頭來對我們微笑點頭,跟小孩說,樓上還有千手千眼觀音,可以去看看。

我們找到了樓梯,上到二樓。孩子們尋找著觀音,跑前跑後,最後才發現,觀音就在樓梯口旁邊,我們卻一直沒發現。有人在那裡膜拜著,孩子們也一面膜拜,一面端詳,觀音拿著法器的千手。

一段短短的時間,我們進到彌陀寺,又出來。阿豪很喜歡這個地方。那個誦經的時刻,讓我印象深刻。不靠言語,而靠氛圍,孩子們就沈浸其中。

(三)       Ê晡班

鹿

衛民街地下道裡面,有許多彩繪。

彩繪假想了數百年前,德慶溪沿岸的路群,並把知事官邸一帶的「鳳凰穴」地形具象化,畫出一隻鳳凰。這些彩繪設法用3D的手法,並且在地板上規劃出參觀點,從那些點看,就會比較有立體感。在牆上的圖畫,立體感似乎不太明顯。但有隻在地上的小鹿,立體感就明顯多了。尤其用照相機照起來,看起來就像鹿站起來一樣。

小孩想要試著騎到鹿身上,開始橋角度。兩腳張開跨著,坐在地上對著,怎麼橋,拍起來就是不太對。究竟該怎麼騎到一隻其實不是立體的鹿身上呢?

這個地下道從前是幽幽暗暗的。現在,孩子們願意進到裡面,跟這些圖案互動,問一兩個問題,知道從前可能的風貌(雖然是想像的)。孩子們走到尾端,往上看,陽光照了進來,一片光亮。

知事官邸

Ê晡班,知事官邸開門了,我們進到裡面。

這裡的經營者,跟林百貨一樣,裡頭的陳設和氛圍也很像。不便宜的咖啡廳,一些很有文藝氣息的高級精品。這些不是小孩的地方,我們上到二樓,這裡反而比較有意思。裡頭有一個房間,擺上一些家具,仿造當時的高級歐風房間(只是擺得擠了點)。還有兩塊展場,一邊展覽日治時期的舊書,課本等等,另一塊則是介紹知事官邸。裡頭的一個重點,是當時日本的皇太子來台南視察時,曾經來住過一晚。展覽整理得很詳盡,連當時在台南的路線圖都有。我們在裡頭繞著,拼湊著過去的樣貌。

展覽未必會讓小孩覺得無聊。反而,做得好的展覽,只要大人稍微幫助一下,就可以引發許多有趣的事情。家蓁和小孩看著古地圖,研究著自己現在的位置,和從前的地景疊合。我們沒有在這裡消費,而是在這裡解謎,穿梭。

馬雅各紀念館

我們在新樓醫院門口詢問兩個阿伯馬雅各的事情,他們說,要知道馬雅各,就到六樓去,那裡是做禮拜的地方。我們找到各樓層的分佈圖,看見六樓有一個「馬雅各紀念館」,當然要過去一下。坐著電梯,我們上到六樓。

一出電梯,就看見一個半透明的馬雅各畫像,上面寫著傳道。有小孩問,傳道是什麼意思。這真是不容易解釋。記得我是這麼說的。有一類的人,他們相信世界上只有一個神,沒有媽祖,沒有觀世音菩薩那些神,只有一個叫做「上帝」的神。上帝的兒子,就叫做耶穌。他們覺得上帝講了很多很好的話,他們很相信這些話,就想把這些話告訴更多人,讓他們也相信上帝,過得更好。這種事情,就叫做「傳道」。馬雅各來台灣,就是來傳道的。

我不太確定這樣解釋是否合乎教理,但孩子們好像稍懂了一些。六樓空無一人,空空蕩蕩的氛圍,讓小孩有一點害怕。我們要前往馬雅各紀念館了,門就在旁邊。小孩們很緊張,芊芊後來就決定先不過去,在後面看就好。我和其他人走了過去,鼓起勇氣,開門。

唔,門鎖著。

又開了一次,真的是鎖著。怎麼辦呢?我們又開始找人。在走廊的另一端,看見幾個醫院的工作人員。一問之下才知道,只有做禮拜的時候,紀念館才開放,平常日是不開放的。雖然如此,這附近的走廊上掛滿了馬雅各從前的照片。我們一張一張看著,有時也看見巴克禮,看見馬雅各的兒子。


來到這裡之前,我從沒想過,醫院也可以這樣探險,這麼有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