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22] 週五通識課:手做照相機

經歷了之前的動盪和調整,這個月開始,我跟博霖有幾個方針。


首先是,我們把每一堂課的工作量降低。這群小孩經歷了很長時間混亂的團體,團體內部有很多的傷痕需要慢慢修復。我們認為,這個階段的課程量不能大,要以「每堂課完成一件事」為原則。這一件事可能只是簡單的小事,說明一個觀念,或者練習某個能力。實質進入課程的時間不能過長,大概一小時為宜,最長不要超過一個半小時。

其次是,降低討論範圍和量,而是以操作和學習為主。更多的討論,尤其是和人際有關的討論,可能會讓團體的傷痕再次湧現。這些人際的議題,應該主要由大人介入去處理,而不要一直放到公共的平台上面。

還有,要即時處理各種人際的紛爭,因為之前長期的團體問題還可能繼續延續。有跡象的時候,大人就要即時介入。目前在這個團體裡面,小孩自行發展的應對模式,效果可能都不會很好,需要比較多大人的協助。

總之,就是要慢。慢。來。就對了。

[3月]週五通識課:台南


這學期我跟士哲合作了星期五下午的通識課,對於班級方向的設定,我們希望能找出適合這個班級孩子的節奏,討論後我們決定從兩個方面著手

首先,面對持續難解的人際活動,我們希望能找到可以合作的模式。而在課程設計上,則取代上學期結構較鬆散的遊戲課,減少份量過多的討論,使無解的對立或衝突儘量降到可以處理的程度,共同尋找改變的突破口。


[4/11~4/18] 週一下午通識課:風箏

這個學期,我們的主題是植物。前一個單元,是活的植物,這個單元,我們要來用些死掉的植物。死掉的植物可以做什麼呢?


Kara準備了香,準備一張紙,上面印滿了各種樹葉的圖案,還有許多葉子。孩子們自然就把葉子拿起來,跟紙上面的拓印對照。沒想到,竟然真的可以拼起來!一個圖案,就是一片葉子。但是,這些東西組合起來,到底可以做成什麼呢?


這次Kara要帶孩子們做的東西,其實是這個!

陪孩子過好節-四月兒童節





文: Kara

要進行這一門「陪孩子過好節」課程,總得要追朔每一個節日最初在創立的故事,知道了故事,才有了能夠延續每一個節日當初在創立的精神及意義。
尤其,四月份的兒童節可是關乎於我們的主角-小孩阿。


[4/11,4/18]週一上午通識課:花生糖商人!

文:士哲

這個月,Kara準備了一系列的活動,要讓小孩試試看當個商人!


第一堂課,Kara先帶孩子們從「買」跟「賣」開始討論。什麼是買?什麼是賣?孩子們對於「買」大概都有些印象。Kara問起,買東西需要準備些什麼呢?需要準備錢,要有銅板,也要有鈔票,還要有個提袋,好把東西裝進去。還有小孩說,要有信用卡,要有眼睛,要有鼻子,要有腦袋。對對對,這些都沒錯,但是,那賣東西呢?

2016。3月動腳動手:柳營的編織家

/ 士哲

動腳動手(tāng-kha tāng-chhiú),有動腳,當然也有動手。這個月,我們要來「動手」。


認識了住在柳營的年輕編織家,哲安以後,我才逐漸知道自然編織的博大精深。哲安鑽研自然編織,從種植,到取材,加工,一概都自己動手。他所精通的,不只是某一個植物種類,譬如竹子、月桃等等,而是能夠觀察每個植物的特性,根據其性質來做適當的加工。有時候,在路上,就會突然聽他說,這種植物可以做某某東西,不一會兒,就做出了項鍊,戒指,手環等等。在我看來,這簡直就像是變魔術一樣。但哲安則一直跟我強調,對人類來說,這應該算是生存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