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士哲
11/22(六),台南塾的台南文史研究社第一次踏查活動。參加的人有我,李宗霖,阿雄,Tony。原本青真,亞昕,還有秉謙也要來,但他們中途就因為無聊先走了。這趟旅程,小孩要耐得住不容易。畢竟旁邊大人們用台語聊天,他們也聽不是很懂。而且聊得太多了,也來不及翻譯。
我們先去吃江川,吃飽了,熟門熟路的李宗霖帶我們上到永樂市場的二樓。我之前一直以為這區的市場都是連起來的,但其實永樂市場跟水仙宮市場的建體還是分開的。永樂市場一帶日治時期為防空用地,稱「永樂町」。這時候還沒有水泥建體,而是以木造的梁柱與棚架支撐。從水仙宮側邊通往集福宮的小路,古稱「杉行街」,從清代就靠著水利之變,來交易福杉。國民黨佔領台灣後,這裡被稱為「賊仔市」。後來發生了大火(1962年),重建為三層樓的建體(頂樓也算進去),原本二樓也有攤商,非常熱鬧。但這次我們上去,則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