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冬。[2/9~2/13] 台南自旅(光合)

光合的孩子們來到台南五天。作為台南的地陪,我自己覺得,住在南鯤鯓是個不錯的選擇。雖然比起台南或新營等大城市,交通是不便一點,但也多了許多能看,能體驗的東西。

譬如,生冷的海風。


台南自古以來,就是以「府城」區域為政商中心,周圍庄頭作為生產區域,供應府城所需。這種發展模式一直延續到今天。以至於,有很多人(甚至是很多台南人)對台南的印象,就停留在「府城」的印象裡面。所謂「嫁妝一牛車」,所謂「文化首都」,鄭成功,安平,全台首學,所謂「一個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這些府城印象,其實是靠許多隱形的鎖鏈在支撐的。

這些鎖鏈,也是台南的一部分,卻往往被視而不見。我們所住的南鯤鯓,濱海的鹽分地帶,就是這樣的地方。這幾天,我們要「進(府)城」,其實還挺不容易的。坐公車要轉車,總車程要一個半小時。多數人印象中的「台南」,對我們來講其實是很遠的地方(反而嘉義近多了)。住在這裡,能更深的看見繁華背後的影子。


我們這組的成員,有阿霖,阿閎,阿昕,阿鏡,阿語,阿妘,還有第二天因為感冒回家的阿祐。大人則有我跟小莫。這幾天,我們只進城一次。剩下的時間,就在台南廣大的沿海平原上面遊蕩。下面是我們的行程:

Day1
:南鯤鯓,蚵寮
Day2
:鹽水
Day3
:漚汪,北門
Day4
:府城五條港
Day5
:南鯤鯓海產店XD

(1)故事

我跟駿逸準備了幾個建議景點給小孩們。這些景點圍繞著「倒風內海」和「台江內海」作為主題。在第一天,駿逸說了一個倒風內海的故事。這個故事改寫字王家祥著名的小說《倒風內海》。詳細的故事,在這裡

倒風內海的故事,講述的主要是荷治的時代。而往後幾天,我則說了「鹽水」和「五條港」的故事。這兩個故事的內容,和前面倒風內海的故事相互呼應。在鹽水的故事裡,說到了作為倒風內海內陸港的鹽水,因為淤積而慢慢失去地位,從台南第三大港慢慢成為小村鎮。也說到鹽水遭到日本人進攻,以及美軍的大空襲。五條港的故事,則提到對大台南歷史至關重要的「1823曾文溪大水」。這場大水導致台江內海浮陸,產生了現在台南的「安南區」(台江十六寮),並使得全台最熱鬧的五條港失去航運功能。三個故事串連在一起,就是一個「由海觀陸」的台南簡史。



但我負責的兩個故事,並沒有書寫出來,只好就這樣簡介給各位聽了。這些故事,影響到孩子們旅途的選擇。像是第三天的漚汪之旅,和第四天的五條港之旅,就是從這些故事中延伸出來的。

2)鯤鯓王

住在號稱「全台王爺總廟」的南鯤鯓代天府,當然不能不參拜鼎鼎大名的「鯤鯓王」。第一天,我們安頓好,一離開香客大樓,就先往廟裡參拜。



跟我同一組的小孩,跑的廟宇一定不會少。之所以這樣跑廟宇,不是為了想傳教。阿霖就曾問到我,到底是不是很相信這些東西。我說,其實我不算是真的「很信」。阿昕就覺得奇怪,既然不是很信,那麼為什麼要拜。我的解釋是,拜拜是我們來到別人(神)的地方,應該要進的禮貌,就像到別人家裡去打招呼一樣。另外,我一直進到廟裡,不只是為了拜拜,而是為了要「找故事」。廟宇就像是地方記憶的儲藏庫,進到這裡還有專人服務,還有比這裡更好做訪問的地方嗎?

我們在這裡找到「五王」(五府千歲)的故事。我們先找到一份介紹手冊,裡面一句話提到,隨小船飄來的,是五府千歲(李,池,吳,朱,范),共六尊神尊。這就讓我們覺得很奇怪,既然是五府千歲,怎麼會是六尊神尊呢?我們幾個好奇的人,就到服務台去詢問。一問之下才知道,還有一尊「中軍府」,是王爺手下的武將,也一同乘船到南鯤鯓。這尊中軍府,就奉祀在側殿。




鯤鯓王跟我們的緣份,除了第一天,還有第三天晚上。在第三天晚上,我用自己的錢出了香油錢,跟所有孩子一起,完整的拜完廟裡一圈,然後燒金。


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我們覺得這幾天我們這組真是「太衰了」。先是阿祐在第二天生病回家,後來我也生病,第二天晚上眼鏡還摔了一下就整副裂成兩半。又有人錢包不見,錢不見,車票不見,整個是一個非常帶衰的組合啊。我從第二天就嚷著說要拜拜,第三天,所有小孩就跟我一起拜了一圈。

代天府這裡點香的機器很奇妙,香爐也很奇妙。點香的機器是上面是一堆香灰,底下藏著木炭,只要把香插到下面,就會自己點著。香爐則是我看過最深的香爐,我自己要插到都不容易,小孩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一尊一尊神明拜,我跟小孩提醒每尊神明的稱呼,要說什麼則由他們自己決定。說來也神奇,拜完隔天一早,我的感冒竟然好了。至於旅途有沒有比較順遂呢?有小孩說有,有小孩說沒有。或許重點也不在靈驗不靈驗,而在於孩子們確實為了自己的事,跟神明有所溝通。

(3)蚵寮

這幾天,蚵寮是我們處理生活所需的重要地方。像是吃早餐,買東西,都得在蚵寮解決。第一天下午,我們這組給自己定的目標,就是在蚵寮找到一份晚餐。這可不是簡單的事,鄉下地方,賣早餐午餐的還有,賣晚餐的,可就很少了。我們先找到一間鹽酥雞,買了一點炸物,但還是吃不飽。本來想說,那乾脆衝一點,趕個公車去北門。還好在探聽的時候,得知這天晚上,蚵寮有個小夜市。

夜市還要晚點才開,等夜市開張的時候,我們發現一間王船室,就進去參觀。這間王船室,是蚵寮保安宮的王船,船首有一隻漂亮的劍獅。我跟孩子們研究船上的擺設,非常精緻。看了許久,夜市的攤販也擺得差不多了,我們才過去逛夜市。


蚵寮的夜市跟孩子習慣的大夜市很不一樣。城市的大夜市,動輒上百攤,少也有數十攤。蚵寮的這個小夜市,卻大概只有十來攤。但是對這個小村莊來說,這已經是少有的熱鬧。這十來攤裡面,大概也只有五六攤賣吃的,有的東西,像是牛排豬排之類的,我們也根本吃不起。挑了很久,我們選擇吃一間「什麼都有」的攤子。有燴飯,有魷魚羹,還有炒飯。吃完以後,我們還順道買了麵包,當宵夜跟早餐。

這天是有夜市,但往後幾天可就沒有了。沒有了夜市,蚵寮的夜晚,只剩下一間小七有賣吃的。不過,早餐還是有的。這幾天,我們常常在這家店解決早餐。這裡比南鯤鯓廟口的早餐店,要便宜多了。



走在蚵寮,不時有些新奇的發現。發現路旁水溝裡的藤壺,發現掉在地上的苦苓子,或者發現漂亮的老房子。像是這間房子,二樓的欄杆保持得非常漂亮。雖然下面的窗戶罩了鐵皮,還是風姿綽約。




(4)鹽水

第二天,我們去鹽水。不是因為我講的故事,在我講故事之前,孩子們就已經決定了。我們這組,這次在決定目的地上面有點卡關。雖然孩子們在旅行中還挺能進入狀況,但在一開始決定地點的時候,卻常常沒什麼點子。這次決定出鹽水,是因為我拿出預先準備好的鹽水地圖,孩子們看了以後,就說「好吧」。

去到鹽水以後,我在永成老戲院門口跟孩子們講了鹽水的故事,說完後,上路旅行。

其實,從南鯤鯓到鹽水,路途也不近。車子會先繞道義竹,再從義竹去鹽水。這麼一繞,大概也要四十分鐘。再說個故事,也就中午了。所以,我們就先到點心城,吃飯去。

今天,有個地陪來作伴,是台南塾的助教家蓁。我們分成兩邊吃飯,一邊去吃了有名的鹽水意麵,家蓁跟阿語則去吃奇妙的「豬頭飯」。意麵只是麵加肉燥,豬頭飯只是飯配菜肉,但其中都各有玄機。豬頭飯的白飯是用高湯蒸煮,吃起來香氣濃厚,配上黑白切很對味。鹽水意麵的麵條非常薄,稍微帶黃色,是因為裡面添加了鴨蛋黃。麵攤還有賣一種特殊的「肉燕酥」(bah-iàm-so͘),像是大型的炸餛飩,泡在湯裡味道也不錯。


吃飽飯,我們到一間冬瓜茶店去。這裡的冬瓜糖,熬好了要放涼,就會放在店門口,常常吸引一群蜜蜂聞香而來。據店家說,那是因為他們單純只用糖和冬瓜,否則蜜蜂是很挑的,不會輕易過來。我們在這裡買冬瓜茶,店家還請我們直接吃他們煮好的冬瓜糖。這跟過年時候常吃到的白色冬瓜糖完全不同,香氣很濃厚,也不會死甜。我們一人拎著一杯冬瓜茶,走往媽祖廟(護庇宮)和老街。

護庇宮是一間漂亮的媽祖廟,歷史悠久,從鹽水港建港之初就在這裡。我們在這裡找到一隻可愛的小獅子,在佛祖殿案前。我們又轉往橋南老街,在這裡,我們遇見老街咖啡裡的解說員,替我們說鹽水的故事。他帶我們到鹽水有名的李家古厝。李家古厝的建築很特別,是使用「實心疊砌」的方法來造磚牆。他們用的是扁的長方形磚頭,但不像一班的房子使用「空心疊砌」的方式,而使用更耗建材的實心疊砌。據解說員的說法,這種扁磚頭,當時是從清國運過來的,作為商船的壓艙石。能使用這麼多壓艙石作為建材,就代表了李家當時富有的程度。李家古厝還有一個值得看的地方,是使用瓦片來補強牆面。在瓦片中央釘一個竹釘,補在牆上的縫隙,雖是補釘也不失典雅。阿姨還一介紹了李家古厝的「半樓仔」,也就是小閣樓。這裡除了是放貨物,以及工人暫時休息的處所,在從前也被稱為「囝婿窗」。這是因為,從前女孩子不能隨便拋頭露面,這個窗戶的縫隙,就成了物色「囝婿」的地方。幾棟老房子,長著許許多多的故事。


實心疊砌



空心疊砌


半樓仔

看完了老街,還剩一些時間。阿鏡建議,來去鹽水的天主堂。我們從老街咖啡探聽到,鹽水天主堂是一間「中式」的天主堂。信奉基督教的阿鏡很想看一看,中式的天主堂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就前往一探。

一路上,有一個鹽水在地的孩子一直跟著我們。他是個小六的學生,一路上幫我們指路,跟我們聊天。但是他的態度有時候太熱情,或者太跩,有幾個小孩對他也頗有怨言。我們就跟他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走到了天主堂。

鹽水天主堂真是非常奇妙的地方,裡面的擺設,幾乎就是一間傳統廟宇。有許多刻有詩句的柱子,教堂中央「最後的晚餐」圖畫,畫中人都是中式穿著。不僅如此,中間還供有香爐,後頭則有「神主牌位」。阿鏡看到香爐非常震驚,遭受相當巨大的文化衝擊。



天主堂的義工大哥很熱情的接待我們,請我們吃餅乾,糖果,水果。又帶我們參觀堂裡的設施。大哥是從桃園復興鄉來的泰雅族人,一看到阿閎就非常開心,非常喜歡,直說他會是未來的神父。大哥當天好像有一點喝醉了,加上看到我們來心情特好,直到我們要走往公車站,他還堅持一路送行。


離開鹽水時,已經是晚上七點多了。這個美麗的小鎮,不過度觀光,又寧靜古樸,充滿韻味。

5)漚汪儒俠

第三天,在我的建議之下,我們前往漚汪。我之所以想去漚汪,是因為聽了這首歌

聽了這首由台南知名歌仔先(koa-á-sian,傳統唸唱藝人),文學家周定邦老師作詞的「勇士為義來鬥爭--寫漚汪儒俠林崑岡」,我就開始蒐集林崑崗的資料,因此知道,在「漚汪」(au-âng,「將軍」之舊名)一帶,有一間「林崑崗紀念館」。從之前我就一直很想前往參訪。正好南鯤鯓離漚汪不遠,孩子們也願意(或許是因為,我說的鹽水故事很多篇幅就是在說林崑崗抗日的事情),我們就前往漚汪一探究竟。

到了漚汪,我們都餓得要命。為了趕公車,我們都沒吃早餐。正好一下車不遠就有一間早餐店。這間早餐店讓小孩們非常驚嘆,因為他真的「什麼都賣」,而且超級便宜。從西式早餐到燒餅,還有鍋燒意麵跟飯,連青菜都賣,還是老闆娘自己種的。老闆娘看到一群小孩過來,好像看到自己的孫子一樣,馬上拿出一大包糖果分給大家。這裡的漢堡裡頭夾蛋,還加上老闆娘自己種的有機蔬菜,咬下去很多汁。大杯飲料也只要十塊錢,一碗鍋燒意麵只要四十塊。我們好幾個人都點了好幾樣,順便把午餐也吃個飽。


所有人都吃得飽通通。我們像老闆娘問了林崑崗紀念館的位置,才知道,就在庄頭大廟文衡殿二樓。我們進到廟裡,請廟方幫忙開門讓我們參觀。一開門開電,傳出的音樂聲,就是上面那首歌。


我是一個學習唸歌的學生,在這裡聽到熟悉的音樂當然是很感動。但我知道小孩一定完全聽不懂,我就趁機會,翻譯給其中有興趣的小孩聽。紀念館其實只是一間小小的展覽室,但裡面藏著滿滿的故事。從當時林崑崗義軍身上帶的符咒(上頭寫著「掩身」,即華語「隱形」。或許是隱身符。),到林崑崗使用的兵器(雙鐧)都有。牆上有各式各樣的老照片,配合當時的文字。其實,如果仔細看的話,可以看見許多東西。但小孩似乎對「看字」這件事情很有障礙,總是要求我「翻譯」。對於聽不懂的台語需要翻譯這裡所當然,但看字也要翻譯就奇怪了。這不是看不懂,而是懶惰。

我還是做了一些翻譯,好讓小孩能進到故事裡面。但到了另一個展覽館,展覽跟關帝爺有關的文物「關帝文化館」,我就決定不做這件事了。好幾個孩子又要求我翻譯,但我請他們如果以後想靠自己知道故事的話,就從現在開始,試著練習看看。


我們在這裡讀到了「關帝爺三兄弟」的故事。文衡殿裡面供奉的關帝爺,被叫做「老三關帝爺」。當初從清國過來的三兄弟,各帶了一尊關帝爺,來到漚汪這個地方的,就是老三。但到後來,老大和老二的關帝爺香火都不甚鼎盛,但老三關帝爺則香火非常鼎盛。地方上就流傳了一句俗語,說「大關帝鎮殿,二關帝吃便,三關帝舞到孱(siān,疲憊之意)」。鎮殿跟吃便當然都是沒有多好了。三關帝是時運好才能舞到孱」,倒跟大小沒什麼關係了。

文衡殿裡還有一間「漚汪人故事館」。小孩們對這間比較沒興致,但我是看得津津有味。裡頭介紹了許多漚汪地方的名人,甚至還有翰林出版社的社長(小孩對這最有感覺)。參訪完畢,我們散了一下步,吃雪淇冰跟好吃的手工饅頭,然後轉戰北門。


6)北門慈醫


我們來到北門的烏腳病紀念館。這裡對孩子們來說,是個挑戰。裡頭擺放了一些當時治療的器具,甚至還有當時動手術鋸下的手腳,大人看了心裡也會有點毛毛的。有的孩子曾經看過,或者覺得恐怖的,就先前往這裡的遊客中心,想看的孩子,就跟我一起留下來,參觀紀念館,看看裡面的紀錄片。


在展場外,幾個孩子想要拿這裡的簡介。但旁邊掛著一個牌子,寫著請投下十塊錢,拿走一份簡介。因為展場不是營利的,但是這些簡介卻需要花錢印。那麼,該不該投下這個十塊錢呢?有孩子說,不投也沒有人知道。但是要印這些簡介就是要花錢,這樣不就等於讓紀念館虧錢嗎?

有的小孩就決定不拿了,而我和阿鏡則決定合資,一人出五塊錢,一起買一份簡介。對我們來說,五塊錢不是小數目。雖然台南東西不貴,但我們這幾天的車錢其實相當可觀。我們買了一份簡介,然後大家一起看。再進到展場裡,去看紀錄片。

紀錄片的語言是台語。會看字的小孩就盯著字幕看來猜意思,阿語看不懂字幕,我在旁邊一句一句解釋。我本來在想,我會不會讓他覺得很吵,但阿語看得很入神,而且不時提出問題。

在進去看片子以前,我們最疑惑的問題就是,這些病人在井水裡面吃到的毒是哪裡來?原本我們猜想,應該是工業污染,但是最早的烏腳病在一百年前就出現了,那時候哪有什麼工業污染呢?問了解說員我們才知道,烏腳病跟「深井」有關。在鹽分地帶,淺層的水受海水影響,有鹽分,因此當地居民會掘深井。但到了一個深度以後,地層裡面的「砷」含量就會變高,這就是居民烏腳病的來源。


紀錄片裡面訪問了當時得病的病人,醫護人員,以及協助創建醫院的孫牧師,和主要醫療人員王金河醫師(另一位遠從南投到台南開刀的謝緯醫師則未訪問),以及王太太。當時他們不只醫治病人,甚至已經開始思考如何讓病人重新融入社會,尋找生計。王醫師夫婦開設了草蓆工廠,讓被截肢的烏腳病病人生活有個依靠。把信仰,醫療,和社會生計三者結合在一起,王醫師等人完成了一番偉大的事業。片尾的歌曲稱王醫師為「仁慈者」,他當之無愧。


看完影片後,我們在遊客中心會合,看了巨大抹香鯨的骨頭(在這一帶海域擱淺)。隨後,我們到北門廟口吃了越南料理,和好吃的豆花。


一天跑兩個地方,是累了點。但也更感受到這塊土地的豐富。每個小地方,都藏著精彩的故事,等著我們尋訪。

7)五條港

第三天晚上教案結束後,我們這組就決定前往府城的五條港。要從南鯤鯓進城不是容易的事情。先得坐車到佳里,再從佳里轉車去台南。這一趟路程,一個半小時跑不掉,還沒把等車的時間算進去。零零總總加起來,大概兩個小時才到得了。

但既然決定了,就上路吧。我們搭到佳里,在佳里找一間早餐店吃早餐。時間到了,轉往台南。到台南小西門的時候,都快中午了。

我們從小西門走往水仙宮。今天,除了主要行程以外,有個小插曲。阿閎從昨天聽到駿逸他們說到佳里的「鬼廟」(有應公廟),就一直很感興趣。到了佳里,本來想利用轉車的時間去尋找,但是時間緊迫,根本來不及。到了台南,經過西門路上的一條巷子,看見一座「水流城隍」廟,我趕緊帶阿閎過去,滿足他的心願。


其實,這類的「有應公廟」,比起地區型的大廟,往往有更多精彩的,貼近在地脈絡的故事。果然,在這裡我們就問到有意思的故事。我們在管理室裡要到一份說明,上面說著,這裡以前有一條水路,通往五條港的港道,而當年有很多神主牌被丟棄在這裡(逃避日軍)。這些神主牌後來被供奉起來,又托夢要雕金身,於是就有了這尊「水流城隍爺」。

短短的故事,卻把五條港的過往,和日軍進攻府城的故事,都給道出來了!這就是「常民故事」的力量!

我們轉進台南的「大菜市」(西菜市)。這間老市場,從前是有錢人在逛的市場,要買舶來品就要來這裡。裡頭的木造結構非常精美,但我們肚子餓得梅花太多時間欣賞,就到市場後面吃麵去了。


今天一整天,很多時間都花在吃。五條港一帶是台南小吃的一級集中地,什麼東西都有。從早到晚,我們一共吃了旗魚黑輪,意麵,臭豆腐,茯苓糕,碰餅,土托魚羹,肉燥飯,還有炸蕃薯跟雞塊。真是吃得很飽的一天!



除了吃,我們剩下時間,在玩找水路的遊戲。五條港的五條港道,現在都變成了台南市區的水溝。我給孩子們一張手繪的古地圖,和一張現代地圖(google map)。這個遊戲的玩法,就是把古河道標到現在的地圖上,想辦法找出確切的位置。要標位置,當然要從地標開始找起。我們要找的是「南河港」,港道上的地標,就是風神廟,西羅殿,跟接官亭。我們沿著地圖找到了這三個地標,把這裡當成起點。接著,我們尋找看起來「怪怪的」水溝跟巷子。所謂怪怪的,是指它看起來特別蜿蜒,不太像一般的巷弄。或許,它之所以蜿蜒的原因,就因為他的前身,是一條河,一條埋藏在地下的河。


我們沿著風神廟旁邊的巷子前進,出口就到了協進國小。在這裡,我們找到一塊告示,上面很可惡的,竟然標出了每一條港道的位置。看起來,南河港是從底下穿越協進國小。於是我們沿著國小外牆,繞道後頭。這裡又有另一塊告示,在這裡,我們遇見一個愛說故事的阿伯。

阿伯說了好多故事,從五條港,到台南四草「媽祖宮仔」,和土城「鹿耳門媽」之間的糾葛。這些故事阿伯都是用台語說的,就由我翻譯給孩子們聽。大致上就是說,我們現在腳下站的地方,以前是一條通往安平的大橋,是台南看夜景最好的地方,很多人都會來這邊看夜景。以前,在巷子裡面,還能看到橋墩。鹿耳門媽的故事則是說,媽祖宮仔的媽祖(四草的媽祖廟,有人說這是鄭成功登陸的地方)法力比較高,鹿耳門媽(另一個號稱自己是鄭成功登陸地點的媽祖廟)法力比較低,沒辦法保佑地方,讓那裡的「鹹地」可以種田。後來,是因為把居民把土換掉,才變得可以耕地。在鹿耳門聖母廟供奉的「五府千歲」,本來是漂到澎湖的,但是澎湖人不要,就把王船又推出去。王船漂出去又漂回來,一共三次才送走。漂漂漂,漂到鹿耳門,當地人想說,供奉媽祖已經很累了,還來個王爺哪吃得消。就一樣把王船送走,王船又來來回回三次,所謂「三進三送」。土城人終於認輸了,把王爺供奉起來,現在就在土城聖母廟的大殿。

這一趟旅程下來,好幾個小孩都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好好的「問故事」。到了台南,語言真的是個要克服的難關。一直很想學習問故事的阿霖還憤愾的說:「可惡,為什麼我的閩南語老師那麼賤,讓我那麼討厭他!」或許,「問故事」的動機,可以變成學習台語的動機,也說不定。

回程,我們又順道參觀了一個雕神像的工作室。阿伯很健談的跟小孩介紹他在做的神轎,和神像。


晚上,我們提了一大包炸物上公車,到很晚才回到代天府。孩子們還為了表演歌舞給另外一組人看,在宮外的涼亭排練到十點多。這歌舞表演很奇妙的變成孩子們最後兩天的一個重點,他們是真的,真的很認真的在排練一場秀,在最後一天早上把另一組的人叫來,做個精彩演出。


8)蚵仔寮吃蚵仔酥!

最後一天,我們決定來吃一頓大餐!所有人把吃晚早餐剩下的錢全都掏出來,來吃一頓好的!

掏出來湊一湊,有多少呢?950塊錢。這樣能吃些什麼啊?

能幹的阿霖出動了,他跑去跟海產店的老闆談價碼,請老闆用950塊錢,出一頓可以讓八個人吃的合菜。老闆爽快的答應了。我走來的時候,老闆還開心的說:「這个囡仔咧甲我講生理呢!」


950出了多少菜了?口說無憑,看看照片吧。


這是已經被吃過一輪的畫面,原本份量要再大一點。共計五菜一湯,蚵仔酥,炸虱目魚柳條,海蘆筍炒蛋,回鍋肉,炒青菜,蛤仔湯,再加一大盤炒麵跟白飯,和飯後招待的水果。蚵仔酥堆得像小山一樣,實在吃不太完,後來還包起來外帶。

蚵仔寮的蚵仔酥,真是名不虛傳,酥脆多汁。可以在跟小孩自助旅行的時候吃到這一桌,我心中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這五天的旅程,就在一桌美食裡收尾了。


對孩子們來說,台南是個怎樣的地方呢?起碼,我知道他們除了安平和鄭成功,除了課本裡的「文化古都」,還多知道了許多,許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