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28 動腳動手】:探家將

(1) 家將一條街

台灣家將,出自台南府城。府城家將,則出自大銃街(tōa-chhèng-ke)。

大銃街這個名字,一些年輕人或許已經遺忘。現在的名字,叫做「自強街」,蜿蜒在西門路側邊的一條狹窄巷弄。除了當地人,恐怕少有人會特別轉進去裡面。但這裡,曾經是台南的交通要道。所謂「大銃」,指的並不是槍。「銃」泛指各種管狀的火器,大銃,即是大砲。大銃街的盡頭,今天公園南路與西門路的交叉口,便是「銃樓」(chhèng-lâu),也就是府城小北門的所在。雖然城門已被拆除,直到今天,人們仍然把這一帶稱為「小北仔」(sió-pak-á),紀念過往的地景與繁榮。

台灣家將,發源於府城白龍庵。但白龍庵的原址,其實不在大銃街上,而是在日治時期,遭到日人迫害毀廟,才將神明寄於大銃街廟元和宮。這段迫遷的故事,說來很傳奇。白龍庵原本位於今天的兵工廠,是大清福州官兵所祀奉的廟宇,供俸五福大帝(五靈公)。日人毀廟當時,有信眾為了搶救神明,偽裝成挑肥的人進到廟裡。木桶不大,放不進整尊軟身神明,於是便拿下神尊的頭,放在桶中,擔出去藏在家裡。直到日本人離開台灣,才將這些神明,寄到元和宮中。

這段故事,我們在元和宮廟口的階梯上,跟小孩漫談。

這間元和宮,元和宮所在的大銃街,便成了台灣家將的源頭。今天,我們就走這家將一條街。



(2) 人的衙門 / 神的衙門

家將的編制,來自於清代衙門的編制。我們今天的活動,就從認識衙門開始。

我們集合的地點,是「人的衙門」,也就是清代的縣衙。要前往的地方,則是「神的衙門」。神界的衙門設在哪裡呢?孩子們一下就猜到,是在地府。

縣城隍廟裡的配置,大致就是依照衙門的配置。我們製作了一張表,讓孩子去探索每個神明的特徵,以及所在的位置。孩子們要先尋找這些神明,並問到祂們真正的名字,然後把神明貼到相應的位置。


一般我在設計教案時,有兩種不同的取向。一種是給出比較模糊的問題,現場需要靠大人來帶領,小孩才能進入探索的狀態。這樣的教案事前需要的準備較少,教育者要有能力隨機應變,依照小孩現場的狀況,來隨時挑整教案。好處是彈性大,壞處則是很吃帶領者的能力和特質。

另一種取向,則是這次採用的:給出非常明確的問題和規則,現場小孩只要依照這些規則的引導,就可以進入探索的狀態。這樣的教案事前需要的準備很多,但在現場教育者就相對輕鬆,而且不同的帶領者,都可以很容易操作教案。這是用好的「教具」,來彌補教學能力的差異。


進到城隍廟,孩子們就展開尋寶,比對著手上的神明貼紙,和廟裡的神尊。要找到這些神明,並不困難,廟裡的人也很願意跟孩子們分享。我們一群人就坐在廟口,開始依照問到的資訊貼貼紙。看起來真是很壯觀XD


這情景,也引起路過的阿伯關心。阿伯自己跳下來當助教,跟大人小孩們聊天起來。阿伯自己也是大銃街人,對這裡的神明很熟悉,看著貼紙,就幫小孩配對起來,說起這是大爺,這是二爺,這是甘柳爺。他說起小時對五部家將(五靈公各轄一個將團,統稱五部,或五如)的記憶,說得口沫橫飛。後來,還要了一份貼紙,說是要回去給他的小孫子玩,教他認識神明。

在廟口,各種意料外的人情互動,隨時會發生。

在縣城隍,還找不到家將全部的配置。有些,得進到祖廟元和宮,才能一探究竟。

元和宮的長輩帶我們進到「如意增壽堂」(五部中張部)的將館,裡面有從清代保留至今的刑具,以及家將神尊。孩子們發現,在縣城隍找到的神明,竟然可以跟這裡的家將神尊一一對應!衙門編制,即家將編制,果然沒錯。


在這裡,我們找到了縣城隍裡沒有的文武差,以及最重要的主神五靈公。完整的衙門圖,終於完成囉!


這整個教案,除了讓孩子們了解家將的編制,還有一個重要的目標:讓孩子們了解,每個神明都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的故事。不常進廟的孩子,往往會覺得每個神明都一樣,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拜的究竟是誰。透過故事和形象,透過找到神明特別的角色和能力,神明就變得更立體了。對神如對人,跟人交朋友要了解,拜神也是一樣呀。

下午,孩子們可以從中,挑一個自己喜歡的神明來扮演。最受歡迎的,是大二爺,也就是一般說的七爺謝將軍,和八爺范將軍。這應該是因為孩子們對這兩尊神明最熟悉吧。最特別的是,有看過家將的孩子特別指定要扮甘爺,因為最帥!

要怎麼扮神呢?首先,要畫面。

(3) 被封印的面譜

在家將的編制中,面譜與腳步是分開的,有其獨立的一套學問,非常深奧。我們只能從自己所懂得皮毛裡面,擷取一些部份,起碼讓孩子看懂一些門道。

每一幅家將臉譜,都是一幅畫,也是一張符,更是一則故事。裡面有滿滿的象徵符號,有吉祥、驅邪、求財等等不同的意涵。這絕不只是一些裝飾的花紋,而是有著法力的花紋,透過這些花紋,透過法師開臉引入法力,凡人才有資格「扮神」。


要怎麼把這些深奧的意涵傳達給孩子們呢?我們決定,不如就把一切當成遊戲吧!


我們把組成面譜的符號先抽取出來,發給孩子們,讓孩子們想想看,這些符號原本代表什麼東西。孩子們拿著各種筆塗鴉,裡面有不少好玩的答案XD


除了猜形象,也要猜能力。如果這些符號,都象徵著某種「特殊能力」,那會是什麼呢?鳥,或許是飛行的能力。鳳凰,可能有操縱火的能力。孩子們發揮想像裡,開始建構出一套故事。其實,神話就是這樣開始的。面譜符號有其象徵的東西,這樣東西又代表著一種能力,畫在人的身上,就賦予的凡人神力,使人能扮神。

揭曉符號代表的東西,讓小孩很傻眼。原來看起來像鳥的翅膀的,其實是柳枝。像風的,其實是桃葉。像鳳凰的是蝙蝠,像魟魚的是燕子,像山的,其實是符咒的心臟(稱為「符膽」)!這些象徵,又代表著能力。柳枝與桃葉都是避邪之物,蝙蝠能夜間巡查,又是「福」的象徵,燕子是吉祥的象徵,符膽則是一張符咒法力的來源。那麼,這些符號該如何組合呢?

看看已經畫好的面譜就知道。我們看了文武差,以及甘柳謝范四將的臉譜。一邊看,孩子們一邊找著他們認得出來的符號,燕子,蝙蝠,柳枝,桃葉,佛印……。懂得這些符號,臉譜背後的意義,就變得更加清晰。

最後,孩子們要創作自己的臉譜。我們做了一張技能表,把每種符號都變成能力數值,給孩子們參照畫臉譜,就像是在幫角色配能力點數啦~


有的小孩想參照傳統的面譜,畫出自己想要的角色。有的小孩,則是在配自己想要的屬性。畫出來的成果相當精彩!



(4) 神明走路

我們的終點,在321巷聚落的入口。其實,也就是在白龍庵舊址的旁邊。


從小跳將的阿陸,在這裡教導孩子們家將的腳步。我們跟孩子說,這是在學「神明走路」。


神明跟凡人長得一樣嗎?吃得一樣嗎?走路姿勢一樣嗎?說真的我們無從得知。但總不能像平常走路那樣吊兒啷噹。不同的將,走起路來要有不同的風範和氣勢,才顯得出威嚴。


今天我們學的,是最基本的八字步。這對初學者來說就已經夠難啦!一下子同手同腳,一下子像機器人。腳步對了,還得配合手上的扇子才行。神明走路,其實很不容易。


來到大銃街,聽這裡的老前輩們在談,讓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他們一再強調家將的規矩。扮將,就是扮神,是有神在的,規矩就得嚴格遵守。別說不能抽菸吃檳榔了,甚至還要事先齋戒。這是對神明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就因為有這層尊重在,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

如今,家將在社會上普遍受到汙名化。網路上,8+9變成流行用語,好像把一切的罪過都推到家將身上。其實,那些刻版印象不是家將的原貌。敬天愛人,對神的尊敬與對人的祈福,嚴以律己的態度,才是家將的根基。

但願這些孩子們下次看到家將時,能認出那隻隨著步法舞動的燕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