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緣起
這次活動的規劃,是從「城內」和「城外」的概念開始的。讓我們先來談談台南的「城」。
這張是1752年繪製的台南城池圖。看起來像是一個接近圓形的城池,靠西邊(圖片下方)是海岸,有數條小水道通進城內。城牆的材質,看起來不像石材或磚材,而是木柵與刺竹。圖中的海岸,大致就在今天西門路一帶。那時候,現在稱為「五條港」的區域,都還沒浮出海面呢。
這張圖透漏了許多重要的訊息,但關於城的形狀,其實想像的成分居多。怎麼說呢?看看下面這張圖就知道。
這張是繪製於1899年的台南城略圖,引進了比較精確的現代繪圖技術。可以看出來,台南城其實根本不是圓形的,而是歪七扭八的變形蟲!這一隻變形蟲,城牆一共開了八扇門(東南西北各有大小門),再加上西門外城開三道門,東門外城開兩道門,一共就有十三個城門!
今天,城已經被拆除了。但隱形的城,仍然存在於人們的生活裡,形塑著台南的文化。
住在安南區的年輕人,往市區去,說要去「市內」(chhī-lāi)。老人說得更有意思:要去「府裡」(hú--lìn),這座城,還留在人們的嘴裡!西門路與府前路交叉口一代,台南人習慣說「小西跤」(sió-sai-kha),西門路過公園北路,稱「小北仔」(sió-pak-á),這兩處正是小西門與小北門的位置。台南公園的燕潭,老人稱「大北門堀」(tōa-pak-mn̂g-khut),大北門正位於小東路地下道的入口處。
真實的城已消逝,台南人卻還活在城的記憶當中!
城內,有城內的繁華。草地所在(chháu-té-só͘-chai),也有草地所在的精彩。這四天的活動,我挑了四個不同的地點,來呈現不同的台南風貌。分別是「西門」、「北門」、「喜樹」、「鹿耳門」。下面就來聊聊這幾天的旅程。
- Day1 西門
我們集合的地點,在赤崁樓的大士殿。這裡,其實就是清代府城衙門所在。隨後,我們走進鴨母寮菜市場,這裡藏著一間特別的廟宇,三老爺宮。
這塊石碑,是今天的一塊索引。離開三老爺宮之前,我提醒孩子們,我剛剛說的故事,有一個地方有問題。這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有的小孩猜,可能是打仗的時間沒有那麼短。其實不是。等等走到赤崁樓,答案自然會揭曉。
赤崁樓的原址,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的普羅民遮城,附近則是普羅民遮市街。進到赤崁樓裡面,我先請小孩去找出「荷蘭城堡的遺跡」。
赤崁樓其實是一座寶庫,園區內有清代的海神廟、文昌閣,有普羅民遮城的遺跡,以及大量的石碑(由他處移到此處)。但這種豐富對於教學和導覽未必有利,因為每一樣東西都有截然不同的歷史脈絡,要一次全部講完太困難,參與者也很難入戲。不如一樣一樣分開規劃教案,比較能看得深入。
這張是熱蘭遮城的構造圖。可以看到,在上城和下城,城堡四角都有突出的稜形設施,這就是稜堡。稜堡可以擴大防守的範圍,彌補死角,使得城堡難以被攻陷。這種城堡形式在義大利發明後廣泛流傳,公認是無法被攻陷的設施,攻城方法幾乎只剩一種:圍城,把裡面的人餓死。普羅民遮城其中一塊遺跡,應該就是「稜堡」的殘跡。
藉著登高望遠,我再請孩子們想想,剛剛的故事到底哪裡有問題?從剛剛我們所在的三老爺宮走到這裡,路程連五分鐘都不到。離主堡這麼近的地方,真的可能是安營之地嗎?
離開赤崁樓後,我們穿越小巷一路往西,往五條港的方向前進。經過台灣最早的王爺廟普濟殿,這裡有少見的「火王」神像。「送火王」(sàng-hóe-ông)是建醮儀式常有的科儀,請火王收火鬼火怪,保佑村舍免於火災。但一般都是紙糊神像,科儀完成即火化返回天庭,少有像普濟殿這樣雕金身。
繼續往西,我們沿著五條港「新港墘」(sin-káng-kîⁿ)邊岸走,走進今天的信義街。街底,是「甕城跤」(àng-siâⁿ-kha),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兌悅門」。這是台南僅剩還有通行功能的城門了,孩子們爬上城門眺望。兩百年前,從城門出去,就是海呢。
- Day2 鹿耳門
這天天氣極熱,受到颱風沉降氣流影響,連海風都沒有。我讓孩子們在廟裡多待一點時間,晚一點出發,以免曬到受不了。正好,是個好機會帶孩子來看廟。
現代人要不是不進廟,要不是有所求才進廟,於是就越來越少從欣賞,理解的角度去看廟了。這其實很可惜。在地的庄頭大廟,幾乎都是在地重要的建築師、藝術家、書法家的心血結晶。而如鹿耳門這樣全國性的大廟,更是集全國各地第一流的藝師發揮所長,而完成的藝術品。只要抬起頭,就能看見各式各樣的巧思。
進到廟裡,這次我想教孩子來看一樣平常不會特別去注意的東西:對聯。對聯裡面,往往藏著在地歷史文化的重要線索。鹿耳門天后宮的對聯,就藏著一則故事。我給了幾組關鍵字,讓孩子們進廟去找:「北線」、「鹿耳門」、「鄭王」、「潮漲三篙」。這幾個詞,可以組出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有一組孩子們,跟廟裡的人問到了「北線」的涵意。廟裡的阿伯說,「北線」是從前的寫法,現在則寫作「北汕」(pak-sòaⁿ),其實就是沙洲的意思。鹿耳門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鄭王,會不會是鄭成功?那「潮漲三篙」又是什麼?這就讓人想不出來了。
孩子們展示各自找到的對聯。看完對聯,我從「篙」開始講起。這個字得用台語唸。「篙」(ko)就是「竹篙」(tek-ko),潮就是潮水,漲就是漲潮,意思就是「潮水漲了三支竹篙這麼高」。許多對聯都提到「潮漲三篙登鹿耳/北線」,訴說的其實是一則鄭成功登陸的神話。傳說當時鄭成功的戰船要由鹿耳門入台江內海,然而水深不夠,貿然進入則會擱淺甚至撞毀。於是,鄭軍上岸排香案,祭拜船上的船頭媽祖。過了不久,潮水湧動,竟然開始漲潮!海水上漲了「三篙」的高度,使得鄭軍戰船能順利入港。在擊敗荷蘭人後,為了答謝媽祖婆保佑,便在此地興建了天后宮,供奉媽祖。
大約下午四點,我們上路出發,沿著鹿耳門溪畔而行。這裡便是古鹿耳門水道的遺跡。一路非常炎熱,而且不太有遮蔭,我們幾乎難以找到地方休息,只好一路不斷往前。終點,海邊佇立著「府城天險」石碑,以及鎮守鹿耳門口岸的「鎮門宮」。鎮門宮供奉國姓爺即其母親等神尊,廟中有著名的「赤腳荷蘭門神」。曾有信徒感慨門神沒有鞋子能穿,發起捐助活動,到現在,廟裡仍有一個玻璃櫃,放著當初捐贈的鞋子。
- Day3 喜樹
喜樹位於台南南區,雖然也在舊台南市的範圍以內,但整個地景和市區完全不同。從台南市區往南,會依序經過鹽埕(iâm-tiaⁿ),喜樹(hí-chhiū,老一輩往往說「死樹sí-chhiū」),灣裡(oân-lí,在地人往往說「oân--lìn」)。鹽埕原本就是鹽場的區域,自鄭氏治台時便有曬鹽的紀錄。喜術與灣裡,則屬於台江內海邊岸的「鯤鯓」(khun-sin),本意是「鯨魚」,在這裡則是指小島。從安平到灣裡,包含漁光島,龍山里等地在內,原有七個大小不一的鯤鯓,包圍著內海。這些小島上的漁村,便是現今聚落的前身。
由於是小島,面積不大,房子也就蓋得格外密集。喜樹整個聚落宛如一個自然形成的迷宮,巷弄錯綜複雜,就算有google map也找不到方向。這樣特殊的地景,形成了喜樹的特色。在這裡,我準備了13張照片牌卡,讓小孩尋寶。後來,孩子們鎖定了這幾個目標:屋簷下的孔雀,老屋的馬背,黃色花朵,古早沙其馬,還有小老虎神明。
老屋的馬背,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他們還發現,馬背有許多不同的形狀。其實,這些形狀與五行相關。我跟孩子們解釋,馬背有點像一個儲存能量的地方,看這個房子缺少什麼能量,就用馬背來補充什麼能量。一路上,我們看到最多的,應該是木形和火形,也有些許土形。除了馬背外,我們還研究了「堂號」。喜樹比較大型的老屋,有一些還保留著堂號。跟著網路上的資料,我們研究著各自姓氏的堂號是什麼:天水(嚴),豫章(羅),穎川(陳)……
為了要找個地方休息,我們來到喜樹圖書館旁邊的公園。在這裡,我們找到了很多照片上的黃花。這種花,學名叫做「黃瑾」,一般通稱為「粿仔樹」(kóe-á-chhiū)。粿仔樹是原生的防風林,在喜樹這裡非常多。粿仔樹的葉子,可以用來炊粿,花裹粉拿去炸,則是從前小孩的點心。前幾天風大,吹落了許多花朵,我們找了很久才找到一朵在樹上的花,來下來洗一洗嚐嚐看,有點青草味,又有種蓮霧味。稱不上好吃,但對以前的小孩來說算是幸福的滋味了。粿仔樹的花蕊,是淡淡的紫色,如果塗在身上,看起來很像一塊瘀青。離開這裡的時候,我的手上就被塗得青一塊紫一塊……
古早沙其馬,其實就是「麵粉酥」。在喜樹老街上,有一間老餅點,老闆做的餅和麵粉酥遠近馳名。我們來這裡買個兩盒試試味道,小孩吃得非常驚艷,比沙其馬更脆更香!麵粉酥常常拿來做祭拜用的「麵龜」,正好最近有做一隻,老闆特別打開倉庫,讓我們看看麵龜的模樣。還有一張老照片,記錄了超大的百斤麵龜,看起來真是壯觀。
屋簷下的孔雀,算是最難找的一件。其實,牠是一棟老屋上的彩畫,就在大廟旁邊。花了不少功夫加上一點提示,孩子們才找到孔雀隱身的位置。最後,回到大廟,找到了廟裡的小老虎,虎爺。這裡的虎爺可是能上桌的,不像一般的虎爺待在下面哦。
- Day4
北門
我們集合的位置在民德國中。這裡,其實就是小北門的舊址。
今天的路線,沿著大銃街,過水仔尾,再接到米街,是一個廟宇非常聚集的區域。這天的主題,就來帶孩子們認識神明。我準備了許多小卡片,每一張紙上面都寫了一種神明的特色,孩子們要負責找出對應的神明叫什麼名字,並且幫祂拍照。沿途會遇到的神明,少說數十種,我挑選一些比較容易找到,對孩子來說又沒那麼熟悉的,來當成今天的任務:大道公,五靈公,千里眼順風耳,關公,三太子,三山國王,畢中軍……
但才走到第二間廟,大銃街的大廟,元和宮,就遇上傾盆大雨。我們躲在元和宮裡面避雨。元和宮是很特別的廟宇,原先供奉保生大帝(大道公),在日本時代,日人毀壞位於現在兵工廠的大廟白龍庵,信徒趕緊搶救出廟中的五靈宮神像,後來輾轉送至元和宮。於是,縣在廟裡也能看到五靈公的神尊。五靈公,是家將的主公,每一尊神明下面都有一部將團。將團隨著神明來到這裡,元和宮,也就成為全台灣家將的發源地。
最近廟裡熱鬧,五靈公的駕前侍衛長畢中軍移至佛祖殿。廟裡的廟公,對孩子們很友善,不但幫忙借少各種神明由來,還特別點菸給孩子們看。畢中軍生前就愛抽菸,成神後也以菸侍奉。廟公點菸,孩子們眼睛盯著看,神明有沒有真的在抽菸?看一看,有小孩說有,好像真的在呼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