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城市旅行:世運

相當驚人,這次,我們討論的效力延續了三個禮拜。在三個禮拜前,孩子們卡在中央公園不願意出發的那次,我們做了一回討論,決定了往後三週的目的地:鳳山,六塊厝,世運。以往,我們也曾經這樣子一次決定好幾週的目的地,但總是差不多到了第二週,孩子們就把之前的決定忘記了。但這次則延續到最後一週。直到上課前,我都還有點懷疑會不會成功。對提這個意見的阿維來說,他是記得很清楚,這回就是要去世運。當時經過一連串的妥協,他才願意把自己的意見排到最後。而阿樂也很清楚記得這件事情,我猜,是因為阿維讓他先排,所以他清楚記得,在最後一週得去阿維的世運才行。

所以,我們就坐捷運去了世運。在捷運上,發生了一件事。


[12/27] 南塾講堂:香港自然學校─情意自然教育的實踐者




[講者介紹]:香港鄉師自然學校  海星

[講座時間]:12/27(六)下午 7:00~9:00

[講座介紹]

香港和台灣都是升學主義很強的華人社會,香港人強調實用,所以對教育的看法也很工具,教育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升讀名校,讀大學不為知識的追求,只求文憑一張,將來找份優差。只果,學校家長只是懂得催谷成績,不斷操小孩,而孩子們變得功利,與大自然失去聯繫,甚至失去快樂的童年。

自然學校一直相信學生都喜愛學習,也熱愛自然,只要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學生便自會樂於學習。最初,帶學生去郊外,接觸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在直接體驗中,認識大自然。然後,帶孩子去露營,要學習生火煮食、自我照顧,團體合作等。

在日常教學中引入專題研習,讓日常生活變成教材,引發學習動機。於是,因為學生有很強的學習動機,結果,慢慢建立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學生主動以風帆為個人的專題研習。

[台南文史研究社] 五條港:南勢港,佛頭港

文:士哲

11/22(六),台南塾的台南文史研究社第一次踏查活動。參加的人有我,李宗霖,阿雄,Tony。原本青真,亞昕,還有秉謙也要來,但他們中途就因為無聊先走了。這趟旅程,小孩要耐得住不容易。畢竟旁邊大人們用台語聊天,他們也聽不是很懂。而且聊得太多了,也來不及翻譯。

我們先去吃江川,吃飽了,熟門熟路的李宗霖帶我們上到永樂市場的二樓。我之前一直以為這區的市場都是連起來的,但其實永樂市場跟水仙宮市場的建體還是分開的。永樂市場一帶日治時期為防空用地,稱「永樂町」。這時候還沒有水泥建體,而是以木造的梁柱與棚架支撐。從水仙宮側邊通往集福宮的小路,古稱「杉行街」,從清代就靠著水利之變,來交易福杉。國民黨佔領台灣後,這裡被稱為「賊仔市」。後來發生了大火(1962年),重建為三層樓的建體(頂樓也算進去),原本二樓也有攤商,非常熱鬧。但這次我們上去,則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


[12/12] 週五通識課:味道課(3)

一個禮拜聞,一個禮拜吃。這個禮拜,我們要把這些經過鍛鍊的口鼻,應用到生活裡面了。這次,我們要來做布丁。

我們這次借用送報伕寫作教室的廚房來製作。由於做完還需要冰,我們一到現場,就先分組,開始製作。由我和阿虔,阿恩來做布丁體,惠禎和阿容,還有小寶跟阿甄做焦糖。

布丁組


[12/11] 城市旅行:六塊厝

一次討論的功效,可以維持多久呢?這決定的因素,其實很多樣化。

一方面,要看這個討論中決定的事情,對小孩來說有多大的意義。如果這個決定說起來是可有可無的,那討論當然有沒什麼實際的功效。再者,要看這個團體本身的凝聚力,無論是基於小孩產生的凝聚力,還是基於大人產生的凝聚力。如果團體沒有基本的凝聚力,那討論決定出來的事情當然也就時常不算數,反正,反悔了也不過就是退出團體。退一步說,還得看小孩到底瞭不瞭解「討論」和「做決定」是怎麼一回事。很多時候小孩們這時候決定了,過一兩天,又不把這決定當一回事,是因為對他們來說,生活是「跟著需求走」,而不是像大人那樣「跟著決定走」。或者,有時候討論的功效也得看突發的事情。一次成功的討論,可能就突然發生一件打架事件,成效就吹了。一次不太成功的討論,也可能因為某個有領導力的孩子登高疾呼,就發揮極大的功效。討論的功效這種事情,實在沒法一概而論,也很難清楚說出這是「進步」還是「退步」。


[12/10] 週三通識課:RGM(2)

RGM的單元進入第二堂課。這禮拜,我沒有準備任何新的內容,單純讓孩子們自行發揮下去。

上個禮拜,孩子們的作品沒有成功。這次,他們打算要花三個小時的時間來改進。孩子們到了台南塾沒多久,就開始在白板上畫起了設計圖,並且解釋他們今天的設計。阿D畫的,是一個類似電梯的裝置,上面的重物落下,可以讓一邊電梯往下,另一邊相應往上,並且把一個東西用類似蹺蹺板的原理彈射出去。阿恩跟阿庭兩個人則把上次他們的裝置規劃得更清楚:由一個靠重量啟動的機關讓球撞倒骨牌,骨牌接到一個滾筒,滾筒被推走以後,後面已經上好發條的長頸鹿就會自動出發。他們兩個花了不少時間,把設計圖改到盡善盡美。孩子們到齊以後,我們隨即開始工作。


[12/5] 週五通識課:味道課(2)

這禮拜進入味道課的第二堂課。上次,是由我來準備味道給孩子們聞。這次反過來,輪到孩子們來準備味道了。這次,每個人負責準備兩樣水果,包括我,還有這次一起來玩的家蓁,也一同準備。


[12/4] 城市旅行:鳳山

依照前一次的規劃,這次我們一點也沒有延遲,就往鳳山站前去。我們先搭捷運,再轉火車,就抵達了鳳山站。


孩子們一次一次的狀況,都頗難預料。前一次,我才為了他們無法離開中央公園而苦惱。這一次,我只說了一聲「出發」,我們就順利前往鳳山。說起來,我不覺得這兩次小孩的狀況有太大的差別。雖然說結果差異不少,但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好像不是小孩的狀態,而根本就是隨機的。上次,是由於阿樂說了一聲「留下」,所以就留下。這次則是由於我在什麼都還沒發生之前說了一聲「出發」,所以就出發。當然,上次結束前的討論,幫了很大的忙。上次有來的孩子,都還記得這次要去鳳山,下次去六塊厝(阿維補充:「還有下下次要去世運!」)。但是,依這群孩子過往的討論而言,其實決議很常在前一刻被推翻。為什麼這次沒有被推翻呢?我不敢說,是因為孩子們慢慢的學會做決定。看起來,反而更像是「沒有人想到要去推翻」。如果今天恰巧有人想到,那狀況又會不同。

[12/3] 週三通識課:RGM(1)

之前小孩決定要上「機關」課。這個名字其實是暫時取的,方便稱呼而已。這堂課一開始,我就先釐清,我說的機關到底是在說什麼。

說到機關,孩子們會想到什麼呢?有人說「骨牌」,說到骨牌又想到「撞倒」,又有人想到害人的機關,就是「陷阱」。還有靠電路的機關,就變成機器,說到機器又想到科學家。那今天要玩的機關到底是什麼?


[11/28] 週五通識課:味道課(1)

上過了植物造紙,做過了萬花筒。這禮拜,我們進入新單元:味道課。

什麼是味道呢?小孩從舉例開始。香,辣,臭,鹹,酸,甜,苦,噁。有的是用舌頭感覺,有的是用鼻子感覺。在這個教室裡,也有一種「味道」。有小孩說是臭臭的味道。我們的身上,也有味道。我請孩子們把手舉起來,放到自己鼻子前面,聞聞看有什麼味道。有的有泥土味,有的有中午吃東西的味道。


[11/27] 城市旅行:中央公園

這一堂課很奇妙,整堂課的軸線幾乎就是由「小孩拒絕大人」來構成的。

上次上課,我發現孩子們已經有一點想不到點了。所以,這次我跟代班助教家蓁準備了兩份資料,一份介紹鳳山,一份介紹鹽埕埔,來跟小孩分享,讓小孩可以有一些選擇。但是,小孩完全棄這兩份資料於不顧。阿樂說,今天想留在這裡。但我很不想這樣。



[11/26] 週三通識課:拆解電器(2)

拆解電器進入到第二個禮拜。這次,我具體提出了三個任務,來請孩子們練習。

我跟孩子們說,這堂課,是這學期的最後一堂科學課。如果還有要練習想事情,練習研究科學,可以在這堂課試著做三件事。(1)發現三件以前不知道的事情;(2)找到三個自己想知道答案的問題;(3)找出一個零件的功能。把任務明確化,然後提出邀請,常常能讓孩子們更有動力。它的好處是指名方向,讓孩子願意去做。壞處,則是有時候會限制孩子們的思考和嘗試。就我們班級的現況來說,前者比較重要。

原本是要依照上次的分組,但我想起來,上次阿容有提出說想要換組,換去跟阿庭一起拆電風扇。我詢問了阿容,阿容確定她要換組,留下阿拓和阿恩兩個人拆電磁爐。她自願在小組裡面負責紀錄的工作,由阿庭負責拆解,她則用鉛筆,把各種發現一一記下。

上面的三個任務,孩子們可以各自挑選想要練習的來練習。而如果不想練習,當然也可以不用練習。這個練習只是邀請,而不是命令。


[11/23] 動腳動手:後壁

這次的動腳動手,冠彰準備了7個故事,用這些故事來讓小孩認識後壁。詳細的故事,請看這裡

這兩次的動腳動手,我們都採用「地圖+幾個短故事」的方式,來讓小孩認識地方。仔細想想,其實這種方式,有點像一些介紹景點的DM。只是,我們給的DM有一些特殊的功能。首先,它的內容是專為小孩設計的,已經把大人的用語轉化掉了。其次,我們常常在故事裡留下伏筆,讓小孩到了現場,再把自己心中的問號,一個一個解開。


[11/21] 週五通識課:萬花筒

上個禮拜,阿明媽媽帶來了一箱萬花筒零件,給班上的孩子們。我想了一想,設計了一個萬花筒課,安插在兩個單元之間。在設計的時候,連我自己都玩得很盡興,這真是非常好玩的一組材料。

這組萬花筒很特殊。一般萬花筒都是封閉式的,沒辦法看到外面,而是看到筒子裡面紙片構成的反射。但是這個萬花筒是開放式的,能夠看到外面,有點像一個望遠鏡,卻把外頭的景象扭曲反射成奇妙的圖案。我請孩子們猜看看,萬花筒裡面有什麼,有人說鏡子,有人說玻璃。那麼玻璃跟鏡子有什麼不一樣呢?


[11/20] 城市旅行:油廠國小

這次一到中央公園集合,孩子們就開始使用我們的記錄本。小雞腿,阿鎮跟阿羽,到處撿拾花朵,羽毛,跟我要了口紅膠,黏到本子上面。本子上多了許多東西,都是旅行的印記。


[11/19] 週三通識課:拆解電器(1)

科學的單元接近尾聲了,歷經半個學期研究電路,電學理論,和製作手電筒,我決定這次來讓小孩們拆更難的東西:真正的電器。


這堂課算是比較困難的課。整堂課六個小孩裡面,有三個小孩很進入狀況,另外三個小孩則比較不進入狀況。這情形讓我覺得很有意思。一開始上課的時候,阿拓,阿恩,阿容,就無法停止的一直畫白板,還提議要到外頭去畫黑板。阿D和阿翰則始終靜靜的,不斷表示,自己已經準備好要開始上課了。這次第一次來的阿庭,則坐在教室後面,有點搞不清楚,這堂課究竟要做什麼。

[合作課程] 繪本想說課


這是一門特別的課,我們希望透過一個月一個主題四本繪本,來和孩子談談繪本裡重要的事,有趣的事。每堂課深度討論一本繪本,透過討論繪本,激發孩子的多元思考力;透過閱讀繪本,同時可以讓孩子表達自己想說的事。這門課繪本想說的事是主軸,閱讀是必要的事,能夠充分且有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重要的事,至於書寫,就是閱讀和表達東風具備之後的附加價值了!

[11/13] 城市旅行:技擊館

每次旅行,都有每次旅行的難處,每次面對難處,卻也都構成了旅行的亮點。這次我們沒有卡在出發前的討論,而是把心力花在旅行中發生的各種狀況。

小孩到齊之後,我號招開會。孩子們已經逐漸習慣「開會à出遊」這個模式了,講一聲開會,小孩們就自然的聚集過來,展開討論。模式逐漸穩定,團體也會慢慢培養出默契。


我原本想兜小孩去我準備好的景點,油廠國小的宿舍群。但這次孩子們還是不感興趣。反而,是阿樂提出了一個意見。他說,記得上上次去技擊館的時候,有說過要再去技擊館一次,因為小雞腿說要去天橋上看車,還沒去呢。阿樂一講,大家的記憶就被喚醒了。大家一致同意,要來去技擊館。

[12/6] 南塾講堂:從被動到主動 — 課後自學計畫的想像與實踐


[講者介紹]盧駿逸
光合教育工作室    獨立教育工作者

[講座時間]:12/6(六)下午 3:00~5:00

[講座介紹]
從三年前開始,我著手進行一個名為「課後自學」的實驗計畫,一方面想要為正在體制內接受教育的孩子開闢一個自主安排的時間,一方面也想要藉此來研究「人是如何從被動學習轉換到主動學習」這個難題。

南塾講堂

一開始租用台南塾的時候,我就期待這個空間不只是小孩的學習空間,同時也可以提供大人學習的機會。因此我想來弄個講堂,因為在台南塾,就叫做南塾講堂吧。

我希望南塾講堂提供的不是談論嚴肅議題的「演講」,而是一個遇見不同的生活與觀點的場合。我希望邀請各式各樣精彩的人,來分享自己經營的事業,議題,或者不同的經歷。他不必是個擅長演講的講者,只要是個願意分享的人,願意與其他人共享自己所見不同的風景。

南塾講堂的邀約和行政工作,是我在緊鑼密鼓的兒童教育工作之餘處理的,因此處理得不一定完善妥當。如果各位有點閒時間,也歡迎加入一同重辦南塾講堂,歡迎推薦,幫忙聯繫講者。或者如果你願意的話,絕對歡迎你自薦來講個一場。

南塾講堂有的活動有固定收費,有的則沒有固定收費。但大家應該要瞭解,沒有一場真正「免費」的活動。遠道而來的講者需要車馬費,以及他付出勞力應得的報酬,台南塾的場地每個月則需要繳納固定的租金。在每一場活動結束的時候,我會列出這場活動的成本。請大家評估自己的能力,以及這場講座對你自己的價值,來給這場活動一些贊助。無論是金錢,物品,或者行動。

[11/14]週五通識課:尋寶

有時候會覺得很奇妙,但往往都是真的:大人的情緒,會投射到小孩身上。小孩的反應,往往會跟大人當下的情緒狀態有關,即使雙方在意識層面都「不知道」。今天這堂課就像是這樣。

上課之前我正在網路上跟人打筆戰。打筆戰是很奇妙的狀態,要說生氣,也不生氣,但就有一種對抗的興奮感。筆戰還沒打完,就開始上課了,這種興奮的狀態可能就在無意識中帶到了課堂裡面。


上一堂課,我們設計了尋寶圖,還埋藏了寶物,要給這次新來的小寶玩尋寶遊戲。我先跟小寶介紹了一下這個遊戲,並請孩子們介紹一下這些藏寶圖所用的紙,有什麼特別。阿虔很高興的介紹,說這些紙是去河邊砍樹,剝樹皮做成的。紅色的紙則是去回收場撿來的紙做成的。我們把各自做的藏寶圖攤開,放在桌上,每個人各自介紹自己畫的起點跟終點,讓小寶來挑選。後來,小寶挑了他原本就認識的朋友,阿明的。

第一次參加的小寶,還不是很融入我們的團體。阿容,阿明,和阿虔三個人,幫了他許多。阿容把他當成小妹妹一樣來照顧,阿明和阿虔則是帶著他加入遊戲裡面。原本,我想說應該讓小寶自己判斷,完全依著地圖走,能走錯路也不錯。但到後來,反而變成知道路的孩子走到前面,不知道路的小寶走在後面,跟著他們走。阿甄最急著想往前走,一路往前,卻又被走得慢的我們拉住。一方面,是他真的走得太快了,另一方面,是我開始提醒幾個孩子,要他們別走那麼快,不然小寶會沒玩到。其他孩子們聽了我的話,就把阿甄叫住。後來,「叫住」就便成了衝突的起點。


沒多久我們就到了藏寶的公園。阿甄率先衝進去,指出藏寶的地點。這時候有小孩不高興了,說了一句「走開」。阿甄聽了很生氣,往公園外跑出去,說他要走了。今天,他被叫住好多次,這次他已經受不了了。

看來這不是阿甄玩遊戲的方法,他沒有想按照「尋寶」的規矩玩。對他來說,還在玩尋寶遊戲的大人和小孩們,就都變成在妨礙他玩遊戲的人了。我把阿甄叫住,跟他聊了一下,但他還是沒有氣消。畢竟,我們大人也沒有要跟他玩一樣的遊戲,也是那些把他叫住的人。


後來,阿恩也不想玩這個遊戲了,原因我則搞不清楚。他跑去跟阿甄一起玩遊樂器材,其他四個人,則繼續努力挖掘。我問阿恩,他是不是想要「贏」?藏寶沒有被人找到,當然就算是「贏」了。阿恩不置可否。我在猜想這或許是部份原因。當初,我們也沒好好談過,這是一場「要讓人找到的藏寶」,還是「要讓人找不到的藏寶」。


但我們上次藏的竹蜻蜓,其中有一半是阿恩負責藏的。她藏的位置,我們搞不清楚。雖然找到了作記號用的貝殼,但往下怎麼挖就是看不到東西。我請阿恩來幫忙,但他不願意。後來,怎麼挖都挖不到,其他小孩也跑過來問阿恩。阿恩終於被說動,過去看看。他說,他埋的地方在旁邊的一棵小樹附近。那時候,小寶正拿著一個小石頭當鏟子挖掘,突然就挖到了竹蜻蜓的一部分。我看一看,也沒在小樹旁邊啊。我就開玩笑的跟阿恩說,其實你不知道吧!阿恩聽了非常生氣,跟阿甄說好,要離開公園。


我跟惠禎跟上去,其他孩子也跟過來。阿甄跟阿恩說,他們不想待在這裡了。正好也差不多是可以離開的時候,我建議我們可以去附近的國小玩。但是阿恩跟阿甄不想,他們反而說,想回去台南塾「打掃」。我想這正好是一個機會,可以把兩邊的衝突講開。我分別問了阿甄跟阿恩,他們生氣的地方。阿甄說,他就是因為那句「走開」而生氣。我猜,阿甄可能誤會了那句話的意思。那句話讓他有被趕走的感覺,但其實其他小孩是想叫他不要指出寶藏的位置。我詢問了其他小孩,是否有要把阿甄趕走的意思。途中有小孩開始「抓兇手」,但我刻意避免變成抓兇手的態勢。抓兇手對處理問題完全沒有任何幫助,反而還會讓其他小孩「免責」(再說,根本不可能抓到)。我只想透過釐清其他小孩的意思,來讓阿甄可以諒解。其他小孩都表示,沒有想要趕走阿甄的意思,而且也想要接下來阿甄可以繼續一起玩。阿甄勉強答應,可以一起去國小。但他說他不要參加遊戲,他現在想要一個人。


阿恩也還在生氣,他說,因為我說他騙人,所以他生氣。一開始,我想要說明,我不是要說他騙人,只是他說在樹旁邊,實際上沒有在樹旁邊。但這種說明其實沒有用,只是換來阿恩反過來說,他沒有在「旁邊」,而是說在「附近」,旁邊跟附近不一樣。這樣子耍嘴皮子下去一點用都沒有。我意識過來的時候,才蹲下去,跟他說了一聲對不起。


阿恩願意一起走了,但還是沒有氣消。回到台南塾,我們要進去拿餅乾,阿恩把門擋住,不讓我們進去。當我正在勸說的時候,阿明跳出來,想要用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我們的門口有一塊牌子,一面寫「歡迎光臨」,一面寫「禁止進入」。阿恩翻到「禁止進入」的一面,阿明就把它翻回來,兩邊互相爭執。阿明想用這個方法,來告訴阿恩他的不滿。但阿恩沒有收到,他只把這傢伙當作來找碴的。

直到最後,這兩個人也都沒有和解。我們去了國小,發現國小還沒放學,根本不能進去。又去了國中,結果也一樣。後來,我們回到台南塾,玩一款小孩很想試試看的遊戲,叫做「種豆」。這是一款很經典的農業 / 經濟桌遊。我們玩得起勁,但阿恩還是在生氣,不想加入活動。他選擇在旁邊觀戰和畫圖,直到結束。

這不是一堂所有人都一定要「在一起」的課,我也不想把每個人都強拉在一起。反而我希望的是,每個人都能逐漸找到一種方式,來跟和自己不同的人共處。他們兩個人還在尋找中,我也還在尋找中。



[11/12]週三通識課:影箱

1112週三通識課

這堂課變得很熱鬧。去環島的阿睿跟阿喬回來了,又有新來的阿拓來試聽。現在,一共有七個人。聲音變多了,討論也變得很熱烈。

我們要上的主題,跟手電筒有關,卻跟電沒有關係。那是什麼呢?阿睿說是「發光」,阿翰說燈泡,電線。我說,這堂課要上的,是「光的相反」。大家馬上意會過來,是影子。


[11/7]週五通識課:藏寶圖

上週我們討論好,要來製作一張尋寶圖,給下禮拜新加入的孩子尋寶。這禮拜,我們就來付諸施行。


要玩尋寶,得先藏寶藏。要藏寶藏,得先有寶藏。那麼,要來藏什麼好呢?我建議藏鹿仔樹的樹枝。製作樹皮紙之前,我們去鹽水溪邊採樹皮,留下很多樹枝,已經都曬乾,變得堅韌。

[11/6]高雄城市旅行:大寮

上次結束時,我們並沒有決定這次要去的地點。這次,我們先來討論。

阿羽說,他以為這次也是不用討論,直接出發。其實確實有這樣的機會。如果在他提出這個意見時,我們直接就往捷運站裡衝,隨便去一站,應該會成功。但我覺得,今天要是不討論,就太可惜了。今天阿樂請假,以往在討論中,他跟阿羽常常因為意見不同而衝突。這次只有阿羽,一個巴掌拍不響,我想有機會順利完成一場討論。


[11/5]週三通識課:手電筒製作(2)

經歷了手電筒的拆解,電路原理的討論和實作,和上次的準備,我們今天正式開始製作手電筒。我們從接電路開始。


由於小孩一概興致高昂,根本不必特別做什麼引導。我在一旁就只做兩件事:技術指導,和討論。我試著找機會,把我們之前討論過的電路原理,在製作過程中帶進來,讓小孩瞭解自己現在在做什麼。不只是「動手做」,還要「動腦做」。


[10/31]週五通識課:手作紙大改造

今天是阿恩跟阿容的生日,他們帶了蛋糕過來。這堂課一開始,我們先來幫他們慶祝!其實啊,對小孩來說,什麼慶祝生日之類的都是其次啦。吃蛋糕才是真的!唱玩一次生日快樂歌,當大人還在疑惑「就這樣哦?」的時候,包括壽星在內的所有小孩,都已經開始吃蛋糕了。


一邊吃蛋糕,我們一面聊著這一個禮拜發生的事情。阿甄跟阿虔講著他們上禮拜去看虱目魚的事情,其他小孩也分享著在學校的事。這種時間很重要,是這種時間才讓一個團體「在一起」。

[10/30]高雄城市旅行:技擊館

今天我們沒有討論,就馬上出發了,超級迅速!


原本,我很擔心這次的討論再被耽擱。雖然孩子們上次已經決定,這次要去技擊館,但是根據之前的經驗,孩子們常常會根本忘了上個禮拜的結論,而又得重新討論。為了避免重新討論過於複雜,我這次還預先準備了一些景點資料,要來當建議景點,以加快討論速度。但孩子們沒有忘記!人一到齊,我們就出發前往技擊館。

「教育商品化」與「合作式教育」

商業帶來了便利,帶來了繁榮,讓分工變得更精細,效率加倍提昇。生活在現代,從基本的生活所需,到奢華的享受,一樣樣都是「交易」。錢可以交易的東西不斷增加,為了賺錢,更新的產品被創造出來。想想看,在一百年前,洗身體跟洗頭髮的,是一樣還是兩樣呢?不只產品被更新,交易的方式也被更新。現在,用錢不只可以買到「東西」,更可以買「服務」,買「愛情」,買「關係」。

但我們卻相信,有些東西,不應該變成交易的商品。譬如教育。

台南塾是什麼?

唔,我想,不如就先從台南塾不是什麼開始說起好了。台南塾不是補習班,也不是一般的才藝教室。雖然看起來可能有點像,但其實不太一樣。下面我要開始解釋有什麼不一樣,這並不是要強調台南塾的課程有多好,多棒,多值得參加,而是要先建立一些共識。這些共識或許可以減少一些誤會,增進一些瞭解。

台南塾不是補習班,是因為台南塾並不會依照學校的進度來安排課程。塾裡可能會安排一些和學校內容有相關的課程,像是科學,社會,寫作等等。

[10/24]週五通識課:再生紙

今天繼續做紙,這次用的,是上上週去回收場撿回來的再生紙。上上週的詳細情形請看這裡:http://goo.gl/ZfDemV

這次來上課的只有四個人,阿恩,阿容,阿璇三姊妹,以及阿明。一到教室,我們先檢查上次的成果。上次的樹皮紙,成效非常好,紙質很細,而且顏色比較淡。我之前的作法,在浸泡時沒有加蓋,這次在浸泡時加蓋減少氧化,紙的品質就提昇了一個層次。我們一起合力把樹皮紙從墊在下面吸水的餐巾紙上面撕下來,有些地方比較難撕,就加一點水,讓餐巾紙軟化。



[10/23]高雄城市旅行:五塊厝

這次來的人比較少,而原本說這次要去橋頭糖廠的阿宇,今天也缺席了。所以,我們得重頭開始討論,今天要去哪裡。



討論一直是這堂課的瓶頸,這次也不例外。我們卡在兩個選項之中:「技擊館」和「五塊厝」。這次的發展很戲劇化。一開始,除了阿樂以外的所有小孩,每一個人都想要去技擊館,而不想去五塊厝。其實說真的,這些選項都是隨口說說的,沒有小孩真的知道那裡有什麼。但這些隨口說說的意見,一旦進入討論之中,就會產生貨真價實的「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