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電器進入到第二個禮拜。這次,我具體提出了三個任務,來請孩子們練習。
我跟孩子們說,這堂課,是這學期的最後一堂科學課。如果還有要練習想事情,練習研究科學,可以在這堂課試著做三件事。(1)發現三件以前不知道的事情;(2)找到三個自己想知道答案的問題;(3)找出一個零件的功能。把任務明確化,然後提出邀請,常常能讓孩子們更有動力。它的好處是指名方向,讓孩子願意去做。壞處,則是有時候會限制孩子們的思考和嘗試。就我們班級的現況來說,前者比較重要。
原本是要依照上次的分組,但我想起來,上次阿容有提出說想要換組,換去跟阿庭一起拆電風扇。我詢問了阿容,阿容確定她要換組,留下阿拓和阿恩兩個人拆電磁爐。她自願在小組裡面負責紀錄的工作,由阿庭負責拆解,她則用鉛筆,把各種發現一一記下。
上面的三個任務,孩子們可以各自挑選想要練習的來練習。而如果不想練習,當然也可以不用練習。這個練習只是邀請,而不是命令。
阿庭跟阿容很快進入狀況。上次阿庭分解了開關的部份,這次則把扇葉後面的馬達拆了出來。要拆這個部份不容易,阿庭跟阿容花了很多功夫,把馬達外面的鐵殼撬開,看見了裡面的鐵線。一開始,她們沒有發現拿掉扇葉的方法,因此一直卡關。我幫忙開了扇葉以後,阿庭發現一件超級奇怪的事情:扇葉的軸心,竟然是一根只有一半的螺絲!她推測,這跟螺絲應該穿透了整個馬達,整個馬達從頭到尾的軸心,也是這根螺絲。後來,我們把軸心整個從馬達裡分解出來,發現真的是這樣。但這根螺絲為什麼會只有一半呢?阿容發現,扇葉上面的孔洞,也是一個半圓形。所以,應該是因為要插進這個半圓形的洞,所以才把螺絲做成半圓形的。這麼說有道理嗎?好像怪怪的。如果是這樣,幹嘛不一開始就把兩邊都做成圓的呢?
阿D和阿翰繼續拆解電腦。今天比上次難了許多,她們要把裡面的電路板一塊一塊拔出來,也要把電線拔開,把殼子整個解體。今天這堂課,我幫忙他們的部份其實很少。阿D負責拆主結構,阿翰則專門拆裡頭的光碟機。阿翰發現許多種奇妙的螺絲。有的是上面粗,下面細,有的則是只有一半有螺紋。電腦裡頭的螺絲,真的都跟其他家電不太一樣,還有很多是很短的,像小蘑菇一樣的螺絲。
阿恩跟阿拓,一開始不太能進入狀況,還是沈浸在上一堂課開始的老師遊戲裡面,輪流扮演老師,教導學生。我問了阿拓,他想不想練習,他很明確的說想。但是他「不知道可以想什麼」。我說,我可以幫你。
這塊板子有什麼功能呢?我們開始猜測。如果沒有這塊板子,那會發生什麼事?我把板子先裝上去,讓阿拓按按看板面上的按鈕。接著,又把板子拿掉,他又暗暗看按鈕。阿拓發現,如果沒有這塊板子,好像按不到東西。
「這是用來『延長按鈕』的!」阿拓說。後來,阿恩也加入,我們一同發現,這塊板子還有另外兩種功能:「按鈕橋」,和「擋光器」。按鈕橋,是靠一種橫向的塑膠橋,讓按鈕可以延伸出去,按到不在正下方的開關。擋光器,說的則是板子上面的小孔,可以避免操作版上的光照到其他的洞,讓操作版的溫度顯示器可以更精準。
最後,三組孩子分別根其他人介紹自己的發現。阿庭跟阿容說明了馬達的構造,並且給大家看奇怪的「半螺絲」。阿D介紹更多的電腦內部城市,阿翰則是翹開了光碟機(還發現一塊光碟的碎片,是我國中時打的電動……)。阿拓跟阿恩則詳細介紹了「延長按鈕」,「按鈕橋」和「擋光器」三種功能。接著,開始組裝。
原本我打算留一個小時左右下來,跟孩子們一起玩桌遊。但是組裝實在不容易,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才把三台電器組到不會解體的程度。最後,我們爭取到一點點時間,玩了一場種豆。
科學的單元到這裡結束。從學期初開始,我們研究了手電筒,研究了電路,發展初孩子自己的電學理論,製作出一支手電筒,最後研究了困難的電器。這一趟電學之旅,真是非常精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