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週五通識課:味道課(1)

上過了植物造紙,做過了萬花筒。這禮拜,我們進入新單元:味道課。

什麼是味道呢?小孩從舉例開始。香,辣,臭,鹹,酸,甜,苦,噁。有的是用舌頭感覺,有的是用鼻子感覺。在這個教室裡,也有一種「味道」。有小孩說是臭臭的味道。我們的身上,也有味道。我請孩子們把手舉起來,放到自己鼻子前面,聞聞看有什麼味道。有的有泥土味,有的有中午吃東西的味道。



看來,大家都很懂什麼是味道囉?那麼,味道有年齡嗎?有個性嗎?有分大人小孩,男生女生嗎?有小孩說,年輕的味道比較香,老的味道比較臭。那味道有長短嗎?有高矮嗎?有方向嗎?


這次的味道課,我們要試著把「味道」跟一些平常不會用來形容味道的詞彙連再一起。我發給孩子們一張單子,請他們想想看,自己有沒有聞過這些味道:好吃的,好聞的,最兇的,最呆的,飛最高的,最軟的,吵的味道和難過的味道。這些詞彙都帶給我們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可能跟味道的感覺,有某種共通的關係。



我拿出一個裝滿味道的寶盒,給孩子們一一試聞。裡面有十五個小紙杯,杯口用衛生紙封起來,只開一個小孔。每個小紙杯裡面,都放了一種東西。孩子們沒辦法看到裡面,只能靠鼻子,去感覺味道。這堂課的重點不是去猜出來那個東西「是什麼」,而是去感覺,去聯想,去捕捉洞孔傳出來的那種味道。



孩子們一一把杯子拿到鼻子旁邊,開始試聞。今天準備的東西,一共有這些:糖果,蒸蛋,泥土,醬油,牙膏,羊大便,香皂,左手香,八角,生蛋,蚵仔,檸檬香精,薑,咖啡,九層塔


聞這些味道的時候,孩子們的感覺,以及聯想,都一一紀錄在白板上面。上面的順序,就對應到下面白板上的順序。



小孩的味覺有一些很細緻的部份,常常是透過類似的經驗來表示出來。像是泥土特有的那種酸味,就被小孩說成是「梅子」的味道。八角的味道,則被連結到「毛豆」還有「茶葉蛋」上面去。比起直接說這是「泥土」,這是「八角」,這些詞彙更細緻的表達了小孩的感覺。我們還發現,有些味道聞起來真的是有方向的。涼涼的味道常常會往頭上竄。而八角的味道比較沉,是往後腦杓的位置去衝。有的味道一聞起來,就知道是「植物」的味道,跟人工合成的味道不一樣。



聞到檸檬香料的時候,小孩很快就發現,這味道跟第一個杯子的味道一模一樣。到我們後來填寫完表單,打開杯子揭密的時候,小孩們才發現,這杯子裡裝的是綠色的,濃濃稠稠的怪東西,但又發出很強的香味,比糖果濃好幾倍。我把小孩帶到廚房,給他們看整罐的檸檬香料。這罐香料,配合上檸檬酸,就是市面上各種「檸檬風味」的食品,飲料,味道的來源。小孩們看了以後,紛紛說不想要吃糖果了。究竟檸檬香精有沒有那麼不好?那很難說。但是知道了真相以後,總會有一種被震驚到的感覺:原來我吃下肚子的,竟然是這個!

我花了一點時間,跟小孩一起填寫他們的單子。有的小孩不願意寫,那也無所謂。不願意寫有各自的理由,像阿虔,他很認真在參與,但是他很討厭被「規定」寫一樣東西。是否進入課堂,比是否寫這張單子重要得多。是否在這裡感到自在,又比是否進入課堂重要得多。

填完單子以後,我們花了點時間,來煮蚵仔湯。因為其實只用了一顆蚵仔來上課,剩下的蚵仔,還有好多…..


孩子們跟惠禎在後頭廚房煮蚵仔湯,我則和阿甄還有阿容,在前面整理環境。沒想到這群小孩竟然大多數都敢吃蚵仔。煮好以後,孩子們搶著想喝。但他們又決定,要留下一些,給每個人的媽媽喝。一邊吃又一邊忍耐,最後,就剩下一碗。

在日常生活裡,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恐怕都很少這麼認真的使用自己的感官,去感覺。也很少這麼認真的用心去體會,而且,用不一樣的詞彙去聯想,去貼近自己感覺到的味道。這系列的課程,我們想做的,就是深刻的感覺,和聯想。並且從這裡出發,談一些跟味道,跟吃有關的議題。


這次,是由我準備味道。下次,就輪到小孩了。孩子們下次要每個人帶兩種水果過來,我們一起品嚐,一起想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