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週五通識課:再生紙

今天繼續做紙,這次用的,是上上週去回收場撿回來的再生紙。上上週的詳細情形請看這裡:http://goo.gl/ZfDemV

這次來上課的只有四個人,阿恩,阿容,阿璇三姊妹,以及阿明。一到教室,我們先檢查上次的成果。上次的樹皮紙,成效非常好,紙質很細,而且顏色比較淡。我之前的作法,在浸泡時沒有加蓋,這次在浸泡時加蓋減少氧化,紙的品質就提昇了一個層次。我們一起合力把樹皮紙從墊在下面吸水的餐巾紙上面撕下來,有些地方比較難撕,就加一點水,讓餐巾紙軟化。





我們下次再來進行紙張的加工,這次,要來做「再生紙」。

我們把上次撿來的回收紙拿出來,開始挑選。我先解釋了一下製作過程,其實,在做完樹皮紙以後,孩子們已經大致上知道做紙是怎麼一回事了。總之,就是打碎,然後用網子撈成紙嘛。但是再做再生紙時,「顏色」就變成要考慮的重點。孩子們決定,只採用紅色和白色兩種顏色來製作,來做出粉紅色的紙。我們一邊挑選,一邊把紙撕碎。因為我們撿的回收紙裡面,有好幾本禮金簿,紅色的紙料就很豐富。打出來的紙漿,變成很漂亮,接近紅葡萄的顏色。



這堂課,是阿明來的第三堂課,這三堂課,他每次都有不同的樣子。第一次來的時候,他搞不太懂「這是在做啥」,只是跟著大家前往回收場。那堂課,阿明一直想盡辦法要跟大家互動,打進圈子。他一直笑,也一直開玩笑,來跟大家交朋友。第二堂課開始,他笑得變少了,表情卻變認真了。這堂課,他則是已經把造紙這件事當成「自己的事」。他很積極想要參與每個步驟,而不只是「跟著」。但這次小孩的組成……要加入可不容易啊。

阿恩自己拿了一台小台的果汁機去打紙漿,阿容跟阿璇則要用大台的,這時候阿明就困擾了。他想要用大台的果汁機,但是阿容說他要打,阿璇說他要倒水和加紙,這就把位子佔滿了。阿明先是表示,這樣他不就沒事做了?接著他和阿璇兩個人就搶了起來。

應對這種狀況,我不會去強調「是誰先搶的」,「誰先拿到的」。這對處理事情沒有幫助,這裡也沒有一條規則叫做「先搶先贏」。找出一個解決辦法,比這些似是而非的道理重要。而要找出解決辦法,就得靠「討論」和「讓步」。




阿容很照顧妹妹阿璇,遇到這種狀況,他會直接理解成「妹妹被欺負了」,得要幫他「出頭」。他出頭的方式,是強調兩條他習以為常的規則:「大的要讓小的」,「先搶就先贏」。這堂課,我花了一些功夫,想讓這兩條規則「失效」。

這兩條規則在維持秩序上面很方便,問題是,這兩條規則卻不一定有道理。為什麼先搶就先贏呢?那動作慢的怎麼辦?為什麼大的就一定要讓小的?這堂課我一直用類似的問題挑戰阿容,他得慢慢拼湊出他自己的答案。阿容說,大的要讓小的,但是,大的可以命令小的。於是,我把每個人的年齡列在白板上,發現再這裡是惠禎的年紀最大。照這樣來說,所有人都應該聽惠禎的命令才對,不是嗎?阿容說,但是他應該要讓小的啊!這就奇怪了,小的要聽大的命令,大的又要讓小的,那這樣到底是誰要聽誰的?如果小的要大的把一個東西讓給他,大的卻命令這個東西是自己的,那是該怎麼辦?

這堂課裡面,我會盡力把這些規則給打破。不是因為我希望這堂課「沒有規則」,而是因為我希望這堂課的規則,都是在「講理」和「共識」的前提上建立起來的。一堂民主的課堂,這應該是基本原則。



我們花了四十多分鐘來打漿,總算把漿打好。這次的紙漿,能做的紙可多了。再生紙的紙漿比樹皮紙稠密,這就意味著,這裡頭真是用了很多,很多樹,才有辦法製造那麼多纖維。

我們把道具搬到三樓室外,一張一張抄。阿恩想做不規則形狀的,阿容則想做四角形的,我們就分成兩邊,做出各種不同形狀的紙。阿明遊走在兩邊之間,一下做不規則的,一下做四方的。努力了很久,他做出一張又正又薄的漂亮紙。




課程結束前,我把已經做累的阿容和阿璇拉到樓下,和我一起收拾。其實帶小孩收拾沒有比較快,但我不希望他們來這裡只要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下次,開始進入加工。這些獨一無二的紙,會被改造成什麼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