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阿明媽媽帶來了一箱萬花筒零件,給班上的孩子們。我想了一想,設計了一個萬花筒課,安插在兩個單元之間。在設計的時候,連我自己都玩得很盡興,這真是非常好玩的一組材料。
這組萬花筒很特殊。一般萬花筒都是封閉式的,沒辦法看到外面,而是看到筒子裡面紙片構成的反射。但是這個萬花筒是開放式的,能夠看到外面,有點像一個望遠鏡,卻把外頭的景象扭曲反射成奇妙的圖案。我請孩子們猜看看,萬花筒裡面有什麼,有人說鏡子,有人說玻璃。那麼玻璃跟鏡子有什麼不一樣呢?
孩子們說,鏡子可以照出東西,但是玻璃不行。有孩子又說,玻璃後面貼一張紙,也可以變成鏡子。那麼,鏡子裡面照出來的,到底是什麼東西呢?阿明說是「對面」的東西,阿甄則說是「後面」的東西。這是什麼意思呢?阿明說,對面的意思就是在鏡子的正對面。阿甄則說,後面的意思,就是如果你面對鏡子,鏡子裡面照出來的就會是在你後面的東西。好細緻的描述。這樣聽起來,其實兩個人說的,是一樣的事情。
照左邊右邊簡單,反正就把鏡面朝左,朝右就可以了。但要照前面,該怎麼照呢?有小孩把鏡子貼在自己肚子上,這樣就看到前面了。有的小孩則是把鏡子拉到背後,再轉頭去看。要照下面,就把鏡子拿高,要照上面,就把鏡子照桌上。阿容說,反正就全部都「相反」就可以啦!真的是這樣嗎?
我把鏡子拿到右側的臉前面,稍微往前。這時候,我的鏡面是朝左邊,但我卻可以在鏡子裡面看到我的前面!隨著身體移動,我又看見了更多東西。孩子們也跟著嘗試著。我們又把鏡子貼在額頭上,從不同的角度看。原來,在不一樣的位置,會看到的東西,就不同。鏡子裡的東西,不一定是對面 / 後面。
接下來,我設計了一個小遊戲,試著讓孩子們搞懂,萬花筒是怎麼一回事。
阿明發明了一種把兩片鏡子組成V字形的方法,可以一次看見四個點。其他人也跟著模仿,改良。後來,我們發現V字形可以照出幾個點,跟角度的大小有關係。如果V字形開得越大,就少點。開得越小,兩片鏡子離得越近,就會越多點!孩子們很高興的跟我要紙,把他們看到的模樣,畫了下來。
後來,我又教了一招:把兩片鏡子面對面,點夾在中間。兩片鏡子面對面會怎樣呢?有小孩說,會燒起來。有小孩說他手上的手套會黑掉,還有小孩說,應該會看到另一面鏡子。我們真的開始試,一面鏡子裡出現了另一面鏡子,好多好多好多點,在鏡子裡排成一長排。很奇幻的景象。
還有小孩嘗試了一種倒著的V,圖案也很美。做到這裡,萬花筒的原理,呼之欲出。我說明了萬花筒的構造:三片鏡子構成一個三角形,孩子們馬上就懂了。比V還多一片鏡子,圖案到處反射,就構成了手電筒裡面千變萬化的形狀。
接著我們組裝手電筒,過程中,還玩了個「萬花筒+手電筒」的遊戲。把萬花筒接在手電筒前面,出現的光芒,很美。
都組好以後,我們走到戶外,開始拍「萬花筒照片」。對著自己發現的東西和景色,用萬花筒去看,然後把這些景色照起來。這些相片,很美。
我們來到東安里的火柴公園,在這裡玩耍。阿明和阿虔,在這裡發生了衝突。他們兩個人,在學校一起上跆拳道課,累積了很多恩恩怨怨。他們兩個人分別想到了一些辦法,來對付對方。
阿虔比較不擅長講,而是用動手的。阿明比較會說話,就用語言,和一些小小的肢體動作來作弄阿虔。兩方這一整堂課,都用這種方式在一來一往。到了公園,終於暴發出來,阿虔把阿明揍倒在地上。我前往處理。
我並不覺得打人是錯的,並不是所有攻擊行為都可以被稱作「霸凌」。霸凌的包含一些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譬如,老師對學生,大人對小孩,強者對弱者。但阿明跟阿虔之間不是這樣,他們兩個只是各找到了一種方法,來跟對方表達不快。打是一種,罵是一種,作弄是一種。在這些方法裡面,打沒有什麼特別壞的地方(在不會受傷,只是會痛的前提下)。
但我還是選擇先去照顧阿明。原因是,在之前我就已經問過阿虔,他很明確的說他要揍阿明一頓。那麼,現在他更生氣,就更沒有什麼好談的了。比起來,跟阿明談話比較可能有轉機。
阿明平復一點以後,我問他想怎麼辦。他說他想不理阿虔。但這方法不會有用的,他今天戲弄了阿虔一整天,在學校恐怕也是這樣,那阿虔當然會追殺到天涯海角。他得做些什麼,而不只是逃。談了一會兒,他說,他願意做些什麼,但他想不到。
我問阿虔,阿明可以幫忙做些什麼。阿虔說,他想挖一個洞。然後,我們三個人一起去挖洞了。挖了一個大洞,還做出水道。兩個互相討厭的人可以一起做一件事,就可能有轉機。
事情也不會這麼簡單就解決。可以想像,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以內,他們還是會以類似的方法彼此對待。我們能做的,是不斷的讓他們認識到這些方法不太有用,可能造成不好的後果。然後,跟他們一起,是著做些什麼。
更多的照片,請看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