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動腳動手】:西港香探館-東竹林牛犁歌

這是一個籌備許久的活動,終於在2018年的422成行。


今年,西元2018年,歲次戊戌,正是三年一科的西港香刈香的年科。為了西港的千歲爺,各個庄頭自組文武陣頭,種類繁多,五花八門,更有許多是獨步全台!早在去年的下半年,西港香境內的庄頭,就紛紛動起來,展開籌備工作。夜裡,看起來靜謐的鄉間,其實每個角落都有人練習著。從西港到七股,到安南到安定,人們都繁忙奔走,為了出陣的瞬間。

要認識台南的陣頭文化,刈香文化,建醮文化,這是不可錯過的絕佳時機。這次的動腳動手,目標就是帶孩子們認識香科與陣頭,認識西港的千歲爺。活動取名為「探館」(thàm-kuán),這是西港香特有的習俗。香科期間,各庄頭陣要先「入館」(ji̍p-kuán),在大廟側搭寮供奉陣頭守護神,並開始練習。接著,香科前夕,要前往西港大廟慶安宮「開館」(khui-kuán),也就是讓千歲爺驗收練習的成果。接著,是庄頭間互相「探館」。香科繞境的安排,時常會讓一些陣頭沒法彼此遇到,就在出香之前互相探視,維持情誼。這次活動的名稱,就緣由於此。最後,出香後,則要舉辦「謝館」(siā-kuán),陣頭也就此暫停練習,直到下一科香再度展開。

目標是香科文化和陣頭,這很明確。然而,要如何帶沒有經驗的孩子們進到文化的脈絡裡呢?這可讓人傷透腦筋。

1. 推推船遊戲


首先,為什麼要刈香呢?西港香是香醮合一的祭典,包含刈香繞境,也包含燒王船。要讓小孩進到文化脈絡中,就得想個辦法來解釋香科的起源才行。


我想到的說法,是一個「推推船遊戲」。



說起來,這個遊戲也很像小孩會玩的遊戲。我們從小孩平常玩的遊戲討論起,鬼抓人,躲貓貓。這些遊戲都很稀鬆平常,但是,我請孩子們設想一件事:如果今天,遊戲的參與者,有神明呢?

「我會覺得很可怕!」有小孩這麼說。可是,神明有什麼可怕的呢?小孩也有點說不上來。神明不是好的嗎?但怎麼會讓人覺得有點可怕呢?

推推船遊戲,就是一個有神明參與的遊戲。這個遊戲的玩法很簡單。開始遊戲的人,要用一艘船把神明裝著,然後放到水上推出去。這艘船會漂呀漂,漂呀漂,最後靠岸。如果今天你看到了這艘靠岸的船,你就要負責供奉上面的神明。到幫這個神明熱鬧的時候,需要再做一艘船,讓神明乘著船離開。



在岸邊看見裝著神明的船,那個人會是什麼心情呢?恐怕也像前面的小孩說的,有點害怕的。尤其是,這個神明,職責是掌管瘟疫。

西港千歲爺,統稱十二瘟王(tsa̍p-jī-un-ông),正是掌管瘟疫之神。在兩百多年前,西港八份一帶的人,在內海岸邊撿到了十二瘟王的王船,這就是西港刈香之始。直到後來八份發生洪水,統籌刈香的責任,也由八份的姑媽宮,轉移到西港大廟慶安宮。

說是千歲爺,然而,進到廟裡,卻看不見千歲爺的神像。這是個讓小孩跟大人著迷的謎題。

2. 鯉魚王


「朝鯉魚的方向前進,就可以找到廟。」這是我給小孩的指示。在西港國小抬頭一看,果然,就看見巨大的金鯉魚。

在給小孩的手冊上,我印了鯉魚王和暴鯉龍的圖案,還有一個「鯉」與「龍」的中介階段:龍頭魚身的「鰲」。在西港大廟裡面,可以輕易找到這三個形象。更特別的是,在刈香期間,請出去的鯉魚公,會一一迴游廟中,準備在香科期間「鑑醮」(kàm-tsiò)。



西港大廟的位置,地理上為鯉魚穴。傳說中會躍升為龍,是凡界與天界的橋樑,也因此成為千歲爺的化身。鯉魚公,是千歲爺在凡間的信物。

我們在廟頂找到鯉魚,在王船兵將前的供桌找到迴游的鯉魚公,在後殿找到半龍的鰲魚,甚至連壁堵的水草間,都滿滿是鯉魚的蹤跡。

走到後殿,西港大廟截然不同的擺設,又讓孩子們有了新的震撼。

3. 十殿閻君


西港大廟後殿,祀奉東嶽大帝,地藏王菩薩,以及十殿閻君。圍繞後殿的壁堵,滿滿是大幅的地獄圖景雕塑,依照十殿不同的功能與次序來描繪。



說來奇怪,台灣的傳統神話,多稱「十殿閻君」。然而後來為人們熟悉的,不知為何變為「十八層地獄」的說法。

在入廟之前,我提醒孩子們,廟中有一隻神秘的獨角獸,一耳向上,一耳向下。孩子們遍尋不著,終於在地藏殿裡尋得。這隻獨角獸,正是地藏王菩薩的坐騎,名為諦聽。一耳上一耳下,正是為了聽見天地間的苦難之聲,救渡世人離苦得樂。

在地藏王菩薩安詳的面容前面,孩子們卻顯得惶恐。因為一旁圍繞的,是給予苦難懲罰的閻君。

今天從鳳山前來隨行的阿翔,身上正好帶著一本歌仔冊,裡面書寫了十殿閻君的故事。我們對照書中的紀載,來看這些十殿的雕刻,竟然一一相符。書中說到,頭殿閻君是秦廣王(tsîn-kóng-ông),在殿中有一「孽鏡台」(gia̍t-kiànn-tâi),能照見人在世時的一切惡行。在頭殿的石雕中,我們果真找到一座孽鏡台!

秦廣蹛佇頭殿內
頭殿一个孽鏡台
在生陽間若做歹
彼鏡去照逐項知

這個對照工作很有意思,但是雕刻的內容卻也讓人驚恐。包括抱燒紅了的銅柱,用石磨把人碾碎,用尖刺把人體刺穿,各式各樣匪夷所思的刑罰。說起來,雖然這是傳統神話的一部分,但我自己並不怎麼喜歡。一方面為這些刑罰內涵的想像力驚嘆,卻也懷疑這些威脅有多少引人向善的力量?

「有沒有地獄呢?」小孩帶著惶恐問出這個問題。當時我並沒有想到好的回答,我不想要直白的回答有或沒有,也不想要告訴他,不做壞事的人就不會去。追根究柢,我是不希望孩子因為答案的是與否,而改變自己行為的準則吧。

我最能說服自己的答案,大概是這樣:萬法唯心造。地獄是你內心的顯現,入不入地獄,也就端看,你的所作所為,在心裡是什麼樣貌,是善或惡?



4. 捾等路去探館


離開慶安宮,要踏上前往東竹林的道路。在此之前,我邀請孩子們來做些準備。

晚上我們要去看的牛犁歌陣,是個很特別的陣頭。首先,牛犁歌陣的祖師爺,據說是一尊「牛神」,稱為「黃牛祖師」。二則,這個陣頭的前場,按照祖訓,只能有小男生來擔當。如果已經到了要抽高的年紀,一般來說就不行了,得轉去唱歌,或者後場配樂。

也就是說,這是個屬於小孩的陣頭。那該準備些什麼禮物過去看他們呢?當然是零食跟飲料!!



我們一群人衝進7-11。我拿了一個提籃,專門用來放晚上要帶去的東西,請孩子們幫忙挑選。很快,整個籃子裡面都裝滿了食物,甚至裝到第二個籃子都滿了。這到底是熱愛分享還是貪吃我都搞不清楚了!

我找了幾個神智比較清楚的小孩過來,幫忙篩檢這些零食,找出份量比較多,夠大家一起吃的餅乾,再多挑幾罐飲料。這些,就是小孩對小孩專用的等路!

5. 檨仔林做抄仔


下午,太陽很大,非常悶熱。我們走了一個多小時,才抵達檨仔林的藺草工坊。



藺草工坊是一個非常棒的社造空間,是由檨仔林的一間老屋改造的,氣氛清幽。一旁的小屋,社區的大哥大姊們在這裡,用草蓆改造出各式各樣的包包,提袋,凝聚社區的活力,也賺取營運的經費。寬敞的埕斗,可以供社區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與聚會。在這裡可以體會到社區滿滿的活力!


我們一抵達這裡,就享用了冰鎮桑葚汁,和手工芝麻糖,由在地的謝崑農阿農哥親手製作。一邊吃點心,讓一路上累積的暑氣散掉,我一邊帶孩子們看看牛犁歌的演出影片,認識一下到底什麼叫牛犁歌。





說真的,在播放之前,我很難預估孩子們的反應。雖然是屬於小孩的陣頭,然而,沒有置身在當地文化氣氛中的孩子們,恐怕不容易有欣賞的能力。再加上,許多孩子已經聽不懂台語了,我難免擔心他們無法欣賞全台語的演出。

然而,放出來後,其實孩子們的反應挺兩極化。我猜想,大部分孩子都不是很懂「這在幹嘛」,然而,一部分卻覺得「雖然不知道在幹嘛,但挺有意思的!」,另一部分,則因為不知道在幹嘛,就覺得無聊了。

這樣的成果,比我預料的好些。那就有機會扭轉孩子們的看法。扭轉的方法很單純:做做看就知道。


 


 

我在事前準備了許多竹筒(需要挑選成熟,長度適中的桂竹頭),當作材料,來讓孩子們製作牛犁歌中的敲擊樂器抄仔(tshiau-á)。抄仔其實就是兩片磨薄,光滑的竹片,夾在手上來敲打節奏。製作的方法,說來很簡單。把竹子外表磨得光滑後,剖成兩片,略為削薄,再磨到不會刮手,拿起來稱手就可以了。

這次我們隨行的大人很多,大家都有能力協助小孩完成工作,我只需要負責剖開竹子的工作。閒著的時候,我就帶著月琴,跟拉大廣弦的阿翔去到一旁,跟社區的大哥們一起玩音樂。



說來也好玩,玩著玩著,孩子們就聚了過來。拿著手上的抄仔,敲起了節奏。一曲奏罷,再續一曲,開始有孩子好奇,這些樂器該怎麼用。我們現場的大人,就一一分享給他們知道。


 


午後的門埕,大人與小孩們玩著屬於台灣的樂器,直到夕陽西斜。多美好的時光。

6. 上尺譜


大家都完工時,天已經有點暗了。在前往東竹林之前,我要先教孩子們唱一首最簡單的歌:上尺譜(siang-tshe-phóo)。


上尺譜,是東竹林在地的說法。在其他地方,這首歌也稱為「工尺譜」,「四門譜」,「家婆譜」,「車鼓調」。這是一首傳統音樂與戲曲中極常見的曲調,牛犁歌,車鼓,歌仔戲,甚至南管都有使用。唱法,也相當簡單,如果沒被這些像密碼的東西嚇到的話:

上阿咧五上五六五
上阿咧五上五六工
工六阿五六五阿
五上五六五
工尺工 上尺士
工尺工 六五阿工六阿工尺上阿
上尺工 尺上尺  
上阿咧五上五六五

這些不是密碼,而是屬於台灣本土的「譜」,稱為「工尺譜」(kong-tshe-phóo)。在車鼓裏面,唱譜是很常見的表演方式。但不像音樂課唱do-re-mi那樣死板,而是非常活靈活現,變化多端。光是譜,唱得好就是一首經典的歌!





要很快的學會工尺譜背後的原理,當然不太可能。但小孩們很驚人的學習能力,就發揮在這個時候。他們完全只靠「聽」跟「模仿」,就快速的把整首歌唱了出來!大約在我唱了兩遍之後,已經有不少孩子可以跟上了。

這,正是傳統學習音樂的方式。這是屬於人最自然而深刻的學習能力:自然能力(黃武雄老師在《童年與解放》中提出,對應於系統化學習套裝知識的「文明能力」)。

上尺譜歌聲,抄仔聲與琴弦合鳴。我們一面唱,一面踏上夜路。

7. 夜路裡的陳三五娘


鄉間的夜路清涼幽暗。從檨仔林到東竹林,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在這段路上,我跟孩子們說了陳三五娘的故事。




陳三五娘是傳統戲曲極常見,極愛演出的劇碼。劇情從現代人的觀點來看,或許有些芭樂,但實際的演出,卻往往能讓人感覺到其中的情感細膩。

下面,是這段故事的大綱:

五娘是一個很漂亮的女生,家裡很有錢,她有一個很聰明的丫環,名字叫益春(iah-tshun)。陳三是一個帥哥,家裡也很有錢。有一年的元宵節,他們兩人正好都去看燈會,在燈會裡面相遇,就一見鍾情。後來有一天,陳三經過五娘家的繡樓外面,看到五娘,五娘也看到他,心裡很開心。但以前的女生要守很多規矩,喜歡也不能隨便說。聰明的益春,就建議她把一個繡著荔枝圖案的荷包丟出去,暗示說她也喜歡他。陳三接到荷包,就下定決心要娶到五娘才甘心。

陳三想了一個奇怪的辦法,來接近五娘。以前的女孩子,得要待在家裡,不能隨便在外拋頭露面。那麼要接近五娘,就只能想辦法進她家了。陳三去找了一個專門幫人磨鏡子的師傅,叫李公,拜他為師,跟他學磨鏡。有一天,五娘家裡的鏡子不太亮了,請李公進來幫忙,李公就帶著徒弟陳三一起進去。

要磨鏡子,當然得要把鏡子從牆上拿下來,陳三過去拿,然後,不知道故意還不小心,把鏡子給摔到地上。哎呀,鏡子竟然壞了。為了補償五娘家的損失,陳三只好把自己給賣了,賣身為奴,給她們做家裡奴隸。其實這都是陳三的計策呀!
雖然進到五娘家裡,但也還有很多難關要克服。像是,其實五娘早就已經被爸爸許配給一個叫做「林大」的人。這個林大是一個很不正經的人,鼻子又很大,五娘不喜歡他。中間又發生很多誤會,像是陳三誤以為五娘故意不理他,差一點就生氣要回家了。還好,這些難關都有聰明的益春幫忙解決,好不容易,兩個人才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結為夫妻。

夜路上,本來有孩子覺得害怕。但邊說話邊走,沒多久就度過了無光的小路,走近有燈火的人家。這裡,是東竹林,轉個彎,公厝保安宮廟口正熱鬧呢。

8. 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




唱歌的老師傅洪亮的一聲起音,上尺譜開始了。前場的兩個孩子,男角稱「角」(kak),女角稱「旦」(tuànn),兩人踏起舞步。後場,由我負責月琴,阿翔大廣弦,檨仔林的謝錦郎大哥負責殼仔弦。唱歌的師傅,以及角和旦,形成一個虛擬的舞台,孩子們坐在廟前的階梯上,邊聽邊用抄仔打節拍,小小聲地哼唱。



一位老師傅,還特別來給孩子指導抄仔的用法。哪一片是固定,哪一片是活的,怎麼樣能夠連續敲擊。小孩一邊看,一邊模仿,數十年的經驗一天模仿不來,但光是知道有人如此認真的用一生來延續傳統,就已經足夠。

我在後場,無法時時看照孩子們的狀況。但抄仔的聲音似乎從來沒有停過,有的孩子,則是埋首看手冊裡的歌詞(手冊檔案請見此)。說真的,這些台詞對一般台語能力不佳的孩子來說,實在是非常深。我盡可能的做好註釋的工作,如果沒有辦法,那麼就單純的欣賞音樂,歌聲,與舞步吧。




孩子們從一開始,就焦急的問,什麼時候才要開餅乾給他們吃?我一度還有點擔心,這些傢伙會不會還沒到休息時間,就自己把餅乾給吃光了啊?結果,休息時間一到,這群小孩拿著餅乾,一開封,就瘋狂追著東竹林的孩子們跑,到處問人家「你要不要吃?」「你要不要吃?」,好像巴不得把整包餅乾塞進人家嘴裡一樣!發不完的還可憐兮兮的跑來找我,問我要不要也來一點咧。



一大群小孩在一起,遊戲自然就開始了。廟埕一大群小孩相互追逐,大人們在一旁聊天,看著這幅嬉戲的畫面。幾個大人跟小孩搭起話來,語言不太通,就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幾句比幾句。

很讓我驚訝的是,雖然是這樣陌生的表演,這樣不好理解的語言,孩子們還是紮紮實實的看了超過一個小時。一路上,都有抄仔聲作伴。

最後一首曲,最後一支舞結束時,已是晚上九點。

9. 尾聲

回到西港大廟解散,與小孩閒聊,一個小孩不經意地提到:「如果放學後像他們練這個東西,好像還挺好玩的。」

隔天,一個小孩自己錄製了他練習抄仔的過程,分享給我看。聽說還有小孩在家裡試唱上尺譜,有的小孩則說起獨角獸,和鯉魚王。

這樣就很足夠了。這樣,把對生活,對世界不同的想像攤開來,帶回一個片段到自己的世界裡。沒有什麼比這更珍貴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