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士哲
(1)祕密
我們在拔林下車,走出車站。我猜,許多小孩,都是第一次到這種「無人站」。不但沒有機器收票,也沒有人收票,就這樣過天橋,走離月台。彷彿少了什麼似的。
這裡是拔林。用台語唸比較能知道這名字的由來,就是「拔仔林」(pa̍t-á-nâ),芭樂林。孩子們都是第一次來到這裡。如果不是來籌備活動,恐怕我也不會來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
來這種鬼地方,是要幹什麼呢?一定,有什麼祕密。
冠彰跟家蓁準備了一份地圖,和一套卡片。地圖上標注了一些地點,但卻都是一些讓人摸不著頭緒的文字:「北極的三角黃金獸」,「香菇單腳跳」,「稀哩嘩啦下雨樹」,「沒有尾巴的動物」……。這些奇怪的文字,每則都搭配了一張牌卡。這是要做什麼呢?
每一則文字,每一張牌卡,其實都指向旅途中的一樣東西。說是「景點」,或許也算是,但這跟大家一般印象中,旅遊手冊裡的景點,可能不太一樣。往往,我們都期待景點很「特別」,很「知名」,很「有代表性」。在台南,數得出來的景點或許是安平古堡,是老街,是赤嵌樓,是孔子廟和延平郡王祠。到了官田,數得出來的景點或許是烏山頭水庫,是南藝大,是葫蘆埤。這些地方都很特別,很知名,很有代表性,但我們今天會去的景點,卻不是如此。
今天要走的,不過是一條再尋常不過的鄉間小路。但是,如果大人跟孩子們的眼睛開了,這條小路也會充滿獨特的光輝。大景點或許能帶孩子走進歷史知識當中,但一條平凡無奇的小路,卻能帶孩子走進文化與生活。
這趟動腳動手,我們跟孩子一起練習。
(2)鐵軌斷掉的腳
孩子們拿著牌卡和地圖,離開了車站。穿過一片香蕉林,就是河堤。走上河堤,就可以眺望曾文溪。
什麼是鐵軌斷掉的腳?拿到這張牌卡的孩子,很快就找到了那隻腳。就在河堤邊,紅磚與石塊交疊。從前跨越曾文溪的舊鐵道,就靠著這隻腳站立。現在鐵道已經消失了,獨流這支腳,佇立河濱。
這裡的鐵道線,看起來改道過很多次。走過一個上坡,上到河堤,又能看到另一條廢棄的鐵道(所以,現在的鐵道線,至少是第三次的改道了)。孩子們走在鐵道上,不遠,就看見了地圖上寫的,單腳跳的香菇。
有的孩子往香菇跑過去,會爬的自己爬上去,比較不會的,靠大人跟其他孩子的幫忙。我跟兩三個孩子,則穿過一片鬼針草叢,進到一間廢棄的水泥房間。裡頭有大量的木板,還有一些不知名的物資。或許,香菇是能讓人在裡面打信號的臺座,而旁邊這間是物資室?
前面有個好大的斜坡,有人用走,有人半跑,我們下到溪墘。往前一段,才找到通路,回到河堤上面。
往前走要進庄的路。過了一條滿是水雉裝飾的橋,左轉,就近到拔仔林庄頭。
進庄的路口,有一間小廟。幾個孩子和我停在小廟旁,小孩們問,這是什麼神明?
我還沒回答。這時候,有一個阿伯騎著摩托車過來。他帶來一疊金紙,到小廟前面燒金。金紙放到地上,點火,引燃,慢慢放進其他金紙。孩子們在旁邊看得目不轉睛。我走到一旁,跟阿伯打了個招呼,說能不能讓孩子們一起。
孩子們幫忙阿伯燒金。我要孩子們,想知道這是什麼神明,乾脆就問阿伯吧。孩子們問了。阿伯說,這是庄裡大廟的五營,這個是「南營」。孩子們又問五營是什麼?阿伯說,是神明的手下的兵馬,負責守在這裡,保護村莊平安。其他東,北,西,中,合起來就稱五營。孩子們聽了,說也想拜拜,阿伯指名了香的位置,教導孩子們拜拜。
拜完拜後,我們繼續沿著進庄的小路,往大廟前去。在大廟北極殿的廟口,看見了中營,孩子們很有興致的跑過去觀察。往後,他們看見路邊的五營,不會再陌生或恐懼。
今天,孩子們多知道了一件事,更重要的,是多了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教育無非就是如此。
在北極殿門口,我們說故事。
今天,冠彰跟家蓁準備了一個嘉南大圳的故事,來說給孩子們聽。生在台南的孩子,許多都聽過「嘉南大圳」、「八田與一」的名號。但今天的故事,和他們過往聽的肯定不同。詳細的故事,在這裡:http://tailamsiok.blogspot.tw/2015/05/blog-post.html
像是嘉南大圳這類比較知名的地方,一定會有小孩略知一二。既然如此,我們就會希望故事不只是「傳達」,而能產生「討論」。這次的故事,有點翻案文章的味道。大家都聽過嘉南大圳跟八田與一的好,卻很少聽過故事裡說的那些負面傳聞。我們尋找文獻和資料,組織出了「咬人大圳」這一派的說法,讓孩子們能聽聽兩造,不同的聲音。
家蓁先說了「咬人大圳」的版本,讓孩子們聽到通水之後的衰事,和繳不完的水租。接著,又由冠彰來說「嘉南大圳」的版本。冠彰指出,嘉南大圳是對本來就可以種稻的「有錢人」才有那些壞處,對窮人,就是有好沒壞。透過有錢跟沒錢的區別,事情又被複雜化了。或許這條水圳也不是全好全壞,而是對一些人好,對一些人壞。那麼,這種資源該怎麼去分配呢?
事情不是非黑即白。把嘉南大圳跟八田與一神話固然不對,說它是咬人大圳而全然否定也不一定對。帶著疑問,我們下午就去看看這雄偉的工程。
往前走不遠,就出庄了。接著,是漫漫長路,和快把人曬乾的太陽。我們一邊走一邊喊,一邊走一邊躲,一邊走一邊不斷喝水。這是嘉南平原的夏天(好像是春天而已?XD)。
好熱,該怎麼辦呢?不然,就來喝冰沙。
我把手舉起來,擺出拿著一杯冰沙的樣子。用力,大口吸下去,好涼啊!吸了一口,再吸一口。然後問旁邊汗流浹背的小孩們說,要不要來一口?
好幾個小孩喝了我的冰沙。有的小孩說,好涼啊!我要再喝一口!有的小孩說,這根本是騙人的,才沒有什麼冰沙!結果,卻還是喝了好幾口。
關於累,關於走路,關於體力,講道理啊罵人啊什麼之類的,大致上都是白費功夫。不如唱唱歌,編幾句順口溜,或者玩一個好玩的遊戲,這段路才走得下去。喝了不知道幾杯冰沙,終於,我們到了大圳邊。
我們走上大圳邊的小土路,沿著圳水前進。一條土路,就是一個教室。
孩子們看見了水門,詢問那是什麼。我解釋水門的用途,讓孩子們猜看看,是哪個方位的水流進了圳道。這只是小水門而已,沿途,還有更大的水門。在更後面,我們看見了數個並排的大水門,孩子們探頭探腦,看看這壯觀的建設。
孩子們看見了圳道裡面的瀑布,有孩子就問,為什麼這裡有瀑布?我想把這個問題延伸大一點。首先,圳水的源頭,跟最後的出海口,應該是哪邊高,哪邊低呢?自然是源頭高,所以水才會流。這麼一來,從源頭到出海口,高度總是要降低的。那麼,現在有兩個方法可以選。第一個方法,是在離源頭不遠的地方,蓋一個超級大瀑布,一次把所有高度都降完。第二個方法,是每個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小瀑布,降低一點點高度,一直降到出海口高好降完。這兩個方法,哪一個好呢?
有孩子說是一,有孩子說是二。覺得一的孩子,覺得這樣水可以衝比較快。覺得二的孩子,擔心一會淹水。我又補充了一點,如果用第一種方法,水可能到後來就沒有力氣流了,因為出海口很遠很遠。用第二種方法,可以讓水保留一點體力,到最後還有力氣。這,就是小瀑布的由來。
我們又在路上遇到了兩條並排的水道。這兩條水道在末端接在一起。孩子們很想知道,這兩條水道到底是同一流向,還是相反流向。常識上來看,應該是相同方向才對。但誰說得準呢?我們走向前,來做實驗。
孩子們決定用葉子船來做觀察。丟下葉子船,船的流向就是水的流向。沒想到,兩邊的流向竟然相反!一個左一個右,一個快一個慢。難道,後面結合在一起的地方不是匯流,而是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孩子們的結論是,水流真的逆向回流了。但是,為什麼要逆向回流呢?他們沒有答案,我也沒有答案。到現在我還覺得這是件怪事。整條大圳,充滿可以問的問題。平凡無奇的小路,在好奇與追問下,逐漸有了自己的風貌。
我和幾個孩子走得比較慢,不小心就有點脫隊了。好在,我對路線還算熟悉,也不擔心迷路。出外走動的時候,因為每個大人對路線大致上都清楚,所以我們並不強制所有小孩都一定得走在一起。離得太遠,當然要互相等一下。但如果離得不遠,也就沒什麼關係。
在外面走路時,我們不喜歡採用「走路隊」的方式。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大人和小孩比很低,一個大人看幾個小孩,不需要用走路隊的方式,也可以看得到。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如果在旅途中給了過多的限制,走路就很難有教育意義了。
我們帶孩子到戶外走路,常常走一些偏僻的小徑,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地方。主要的目的,其實不是要「操」小孩(雖然也有點想XD)。我們更想做的是,把小孩帶到一個他們不熟悉的地方,然後把他們的眼睛打開。我們想營造出一種氛圍,小孩可以自由的探索路邊的東西,用眼睛,用耳朵,用鼻子,用手,有腦袋,在安全的範圍裡面,用盡各種方法去感覺,去問。土地就是教室,但小孩得要先進得去這間教室。這種由大人透過親身示範,透過引導,透過潛移默化而營造出來的氛圍,就是小孩進入土地教室的鑰匙。太多的規範,就可能打壞這種氛圍,打壞小孩自由探索的意願和心情。要能放心探索,得先能讓心自由。
走在後面的我們,走得雖慢,卻因為慢,而有了奇遇。
走過古橋和養鴨場,經過一個資源回收場,轉彎,要出到大馬路的時候。一個阿姨探出頭來,問我們跟另一群人(冠彰和家蓁他們)是不是一夥的。我回答說是,他拿出一份資料,要我拿給家蓁,順便邀我和孩子進去他們家看貓。我們進到阿姨家裡,除了貓以外,還看到了許許多多。
我們看到了三隻毛色晶亮的小胖貓,看到了蓮花和許多孔雀魚。阿姨還拿出自己醃的芒果青,農會做的芒果乾,還有來自善化的一等涼冬瓜茶招待我們。這真是太豐盛,太讓人不好意思的饗宴,我連連推辭,但好客的阿姨直說沒關係。連孩子都私底下跟我說,阿姨也太好了,真的很不好意思(讓孩子說出「不好意思」,可不容易)!
原來阿姨是社區發展協會的志工,之前也曾經招待過曾文社大的同學到官田來玩。看到我們到這個小地方旅行,就很開心的想招待我們,跟我們聊天。臨走的時候,甚至還送了小孩天然菜瓜布,讓小孩回家洗碗!
走得慢未必壞,有時候,就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我們吃了一些芒果青和芒果乾,把剩下的一大盒芒果青,一大包芒果乾,和一大罐冬瓜茶帶上路,去跟走得快的大人小孩們分享。東西是要分享,對孩子們來說,更想分享的,是這一趟難得的奇遇,和人情吧。
走到終點。社子大廟鎮安宮。公車還有一陣子才來,我們在這裡休息,玩耍,也跟在地的孩子們一起打籃球。樹下聊天的阿伯們跟我們打招呼,還給小孩看稀奇的寶貝。
那是一隻雛鳥。還很小,不能飛,勉強能爬行。
孩子們圍觀著,該怎麼辦,該怎麼辦。有小孩來找我幫忙,我沒想太多,就說,我來把他放回樹上。說著,就從他們手中接來雛鳥,放到樹幹分岔的枝枒上面。後來想想,這樣似乎不對。孩子們也說,這樣子,鳥媽媽要怎麼找他呢?
孩子們一直掛念著雛鳥。對阿,鳥媽媽該怎麼找他呢?是說,鳥媽媽要是找到了他,該怎麼把牠帶回小小的巢裡呢?
在樹下的孩子,尋找許久,終於宣告,他找到了小鳥的巢。我前去一看,果然有個小巢,很小很小。應該是綠繡眼的巢,不久,真的看見一隻綠繡眼飛來。或許,那真的是綠繡眼的雛鳥?
我們又望向那塊枝枒分岔處。雛鳥呢?消失了。他會去哪裡?不知道。我們繞著樹找,一無所獲。孩子們問,雛鳥會怎麼樣呢?我坦白的說,很有可能會死掉。小孩很訝異。我解釋說,本來小鳥就很容易死掉啊。就像人一樣,很容易就死掉。像是我如果爬樹,完全沒有支撐掉下來,摔到後腦杓,大概就死掉了。你們也是一樣。
旅程在這裡結束了。不知道雛鳥會在孩子們的心裡留下怎樣的印象。他們曾經努力拯救,但最後的結果還是要交給命運。
一段與生命相關的際遇。土地即教室。在這裡能發生的事,能上的課,許許多多。
查"拔子林"車站時看到您的blog,當時造訪我還是國中剛畢業,謝謝您blog的紀錄,這幾天又造訪了一次拔子林車站,真是令人懷念的年歲....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