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動腳動手】:北頭洋。大海之子

北頭洋,在佳里的西北方。這裡,是屬於西拉雅人的村落。

曾經,佳里是兩個內海之間的半島,從海邊(今七股番仔塭)到佳里,這片廣大的平野,由數個西拉雅的聯庄,構成巨大的蕭壟社。今天,卻已不復當時情景。內海已經消失,西拉雅的竹厝,變成了水泥樓房,村莊供奉著漢人的神明,西拉雅人們,則隱身於人海之中。

然而,在二十年前,有一群人站了出來,與這塊土地消失的歷史,逐漸逝去的記憶展開對話。他們靠著成長時的記憶,對阿立祖的信仰,以及多方訪問與資料蒐集,組織起一群人,恢復了北頭洋的祭典,甚至找回了部落的尪姨(祭司)!

今天,我們要探訪的,就是這樣一群精彩的人。



1)信

要進到北頭洋,我們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要如何帶孩子,與一串「看不見」的歷史對話呢?

西拉雅的文化,留下來的痕跡,可以說少之又少。傳說的內容,也早已從大眾的生活與記憶中淡出。但孩子們要認識地方,非常需要實際的「經驗」,能看見,能聽見,能摸到,能吃到的東西,非常的重要。該去哪裡找這些活生生的經驗呢?

我們想到的形式,是「信」。


我們書寫了五封來自阿立祖的信,來給孩子們,當作探險的線索。在不同的位置,小孩會接受到不同的信,和不同的任務,指引他們去到下一個地方。

詳細的信,請看這裡

第一封信,是來自阿立祖的邀請,要他們去找到尪姨,學習祭拜。並要它們準備好該準備的祭品:米酒,檳榔,和粽子。粽子,孩子們已經從家裡帶來了。就先來去買檳榔囉。

買檳榔的過程真的超有趣。對小孩來說是這樣,對在一旁看得我是這樣,對檳榔姊姊來說好像也是這樣。


我們一走到大路,就發現一間檳榔攤。小孩們先是很興奮的說找到了,真的要過去時又有點害怕。畢竟,沒有人買過檳榔啊!推推擠擠,終於來到檳榔攤門口了,卻沒人敢吭聲。裡面的姊姊探頭出來,聽口音,應該是越南人。這時候,比較不怕跟大人說話的小Apple終於帶頭說話了。

「我要買檳榔。」
「要哪一種的?」小Apple哪知道有哪一種,馬上回過頭來問我。我小小聲地說最便宜的就好了啦。
「最便宜的就好。」小Apple跟檳榔姊姊說,又問我要幾包,我說三包差不多。檳榔姊姊就拿了三包過來。

「這是你們第一次買檳榔嗎?」我問小孩。大家都說是。
「這是第一次有小孩來買檳榔嗎?」檳榔姊姊也說是。

一封一封信,開啟了一場一場不一樣的任務。接下來遇到尪姨,又更有意思。

2)尪姨 / 施加伴頭

尪姨(ang-î)是女性祭司的名字,男性祭司,則稱為施加伴頭(si-ka-phuānn-thâu)。在北頭洋文化館裡,孩子們找到北頭洋現任的施加伴頭,黃榮豐。


黃榮豐是北頭洋的第二代尪姨。第一代尪姨,就是他的父親。父親本來是三王的乩身,後來被阿立祖選上,成為尪姨,黃榮豐繼承了這份工作,成為能與神明溝通的神職人員。

幾乎每個小孩,都對能和神明溝通的人充滿好奇。見到了黃榮豐叔叔,也是問個沒完。下面挑兩件我覺得比較有趣的事來說,一個是噴酒,一個是收驚。

祭拜阿立祖,不是用香,而是噴酒。這噴酒的禮節,稱為「三向」sam-hiàng)。叔叔帶大家進到文化館的小公廨,這是一間矮小,位於室內的小廟,用竹子和茅草建造,裡面供有祀壺,和豬頭殼ti-thâu-khok)。進到這裡,讓一些小孩覺得害怕。這裡不像漢人的廟宇那樣燈光明亮,裡面又有豬頭骨,對小孩來說覺得陌生,詭異。

對有些人來說的神聖,是另一些人的詭異,反之亦然。要跨過這條線,不是容易的事。


叔叔示範如何噴酒。正規,是噴三次,但對小孩來說有難度,就噴一次就行了。米酒裡面,也加了許多的水來稀釋。但對小孩來講,還是個難關。有幾個小孩很堅決不願嘗試,我就請他們以手拜拜。來到人家的地方,禮節是必要的。

敢含酒的小孩,遇到的難關是「噴」。噴酒不是吐出去而已,是要噴成霧狀。為了不要到時候變成一堆水槍,我請小孩先去外面用自來水練習,於是一群小孩嘴巴鼓鼓的,到處噴起水來。炎炎夏日,倒也清涼。

正式的要來了。跪到公廨前面,小孩就緊張起來,還有人問我,噴不好會不會怎麼樣。不會怎麼樣的,抱持著虔心,就不必擔心。

有的小孩成功的噴出霧狀,叔叔在旁邊看到還開心地稱讚:「不錯不錯,可惜後繼無力!」因為噴到最後,還是變成小瀑布流下來了XD


有的小孩噴完一次,還說要噴第二次。還有人很驚訝的發現,這加了酒的水(可以說是以水為主要成份了……),其實不會苦,是甜的耶!拜完了阿立祖,我們把準備好的粽子拿到旁邊的大公廨祭拜。接下來,是跟叔叔的聊天時間。



進到西拉雅的部落,讓我動容的,常常是「神」與「人」的同在。當我請孩子們提出他們事先準備好的問題時,一開始,孩子們詢問關於神明附體的細節,阿叔轉頭跟阿立祖參詳(用我們不理解的語言)。轉頭回來,他告訴孩子們,別問神明的事,問你們自己的事。

一開始,聊的是考試考不好。後來,說起睡覺會怕。阿叔像是想到,又像阿立祖有所指示,就說可以幫孩子們受驚。

手握收驚石,撫摩頭頂,頸部,後背。簡短的收驚儀式中,阿叔打嗝連連,接著跟每個人細膩的解釋,阿立祖要傳遞的訊息。有人是做事要專心點,不要一心二用。有人心地善良,見義勇為,但比較喜歡管東管西。阿立祖一個一個人揣摩性格,給予建議。甚至在一個媽媽收驚完,表達一些自己對兒子的擔心,阿立祖也特別請兒子過來看看。

對於每個人的細心關照,真的每一個大人和小孩都印象深刻。信仰,就在這一瞬間發生。

3)大海之子

這次的活動,取名作大海之子。西拉雅人,是來自海的民族,神話與祭儀再再都與海相關。


這次活動的上午,以「做」為主,學習祭儀。下午,則以「故事」為主,跟孩子們說了兩個不同的故事。


收到了阿立祖的第三封信,孩子們頂著中午的大太陽,前往公廨東邊的空地,尋找飛番墓。中途遇到鬆軟的沙土,大家奮力逃過流沙,邊跑邊叫(然後堅持要再來一次XD)。最後終於在一塊荒田中間,找到兩塊露出半截的墓碑。上面看得見「皇清」字樣,也看得見「君三次」等字。這裡,就是飛番墓。

找到飛番墓後,下一封阿立祖的信裡,包含了一本精彩的繪本。飛番的故事,已經有精彩的繪本創作了。我們念的繪本,是這一本


這一本繪本的文字和圖案,讓小孩印象很深刻。尤其是銅錢的部分,讓人很有實感,感覺像一股狂風,甚至能把很重的東西都刮走。

阿立祖的第四封信,指示我們前往番仔塭,並在路上找一個屬於自己的石頭。早這一段路,實在不是簡單的事。天氣太熱了,就算過了三點,甚至四點,太陽還是像要把人燙傷一樣。好在,到下營的時候,遇到一間非常舒適的雜貨店,可以休息跟買東西。途中,還遇到外渡頭的宋江,正好要到下營表演,看到我們在這麼熱的天氣,就齊聲幫我們歡呼加油!小孩也跟著揮手回禮。

走到番仔塭,已經是下午五點了。在這裡,我們講了一個長長的故事,是由我書寫的<渡過末日>

番仔塭,曾經在內海邊岸的港口,如今仍是經塭之地,但海岸已在遙遠的西邊。大海之子,如經已經定居陸地,但仍每年照時回到番仔塭,紀念當年的苦難,焚燒紙船。


孩子們彩繪自己在路上撿到的石頭,作為這次活動的紀念。孩子們走後,我看著阿立祖神位前的檳榔。這是我們帶來的檳榔。這裡的阿立祖廟,已經不再供俸檳榔,也不再噴酒,而是拿香祭拜了。在我們帶來檳榔以前,祖靈恐怕已經許久沒有嘗到檳榔滋味了吧?

希望每個孩子,每個活在現在的我們,都不要忘記自己的來處,不要遺忘身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