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動腳動手:老麵廠,老城市

文字:家蓁,士哲

(1)城下

今天的活動,從這張圖片開始。


這是一個什麼地方呢?有小孩說是房子,有小孩說是廟。確實長得有一點像廟,但是下方有個圓拱形的洞,這間廟怎麼會開洞呢?又有小孩說,長得有點像城門,咦,不就是外面不遠的那個東門城嗎!

這張圖,就是從前的東門城。那,在這座城門下面,可以做些什麼呢?


可以做的事情,可多了。小孩說可以下棋,可以跑跳,可以行走,可以在一旁畫畫或素描,大人還會在這裡抽菸。旁邊有一支電線杆,厲害的人,可以在這裡玩爬杆。還有小孩說,這裡可以打仗,不是玩遊戲的打仗,是真的打仗。確實是這樣,歷史上,這裡就發生過好多慘烈的戰役。

同一個城門,可以做好多不一樣的事。人們在這裡生活,休閒,也掠奪,鬥爭。

但,還有些事情沒說到呢。這圖片裡面也有些人,他們是在做什麼呢?有眼尖的小孩看到,他是在挑擔子。挑擔子,要做什麼呢?賣東西或運東西。我拿出一包五顏六色的麵,給孩子們看。這件事情真是很難想到,在城門底下,可以賣麵!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就是一間從前在東門城下,現在移到市場裡的三代老麵廠。



我打開幾包麵,給孩子們研究。有淺藍色的麵,有淡紅色的麵,還有咖啡色的麵。這些麵跟平常吃的麵,確實不太一樣。有孩子發現,顏色不同,平常吃的麵是白的(有孩子說是黃的)。但這些麵,有特別的顏色。這顏色是怎麼來的呢?有孩子說是用色素,但是這間麵廠不添加色素的,那是靠什麼呢?還有小孩嘗了幾口,這樣直接吃,就覺得香香的,還有小孩覺得有一點爆米花的味道。這種麵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又為什麼要在城門底下賣呢?

我們出門,找答案。

(2)麵的身世

仁慈商行就在東安市場裡頭。從長榮路轉進去,右手邊就會看到了。我們鑽小巷子過去,到的時候,老闆一家人已經在裡面等著了。老闆娘教我們戴上一個簡易的帽子,和口罩,防止頭髮跟口水跑到麵裡面。帶著標準裝備,我們到隔壁的廠房,一探麵的身世。




窄窄的廠房,放著兩台機器。一台是新買的自動化機械,另一台則是舊式的,保留了許多手操作的部份,要以手把切割出來的麵條取下來。老闆站在製麵機上,請孩子們上來看看,裡頭麵粉翻絞的樣子。老闆說,這跟做麵包的麵團揉法又有不同,麵團比較像用揉的,做麵則比較像用翻絞的。

整趟麵條的製程,先是倒入麵粉,加水揉麵,然後由機器輾平。輾平的麵皮很長,要用一條桿子做軸心捲起來,捲成一大捲,在重新輾壓。這種重複輾壓的過程,會可以讓麵團一層一層疊加,做出彈性。這些困難的工作由老闆負責,孩子們則是一人分到一塊揉好的麵團。拉一拉,竟然不容易拉斷,充滿彈性!



這些麵團再輾平切割後,就是麵條了。老闆讓孩子們試試看,用手來把麵條取下來。等大家都取完以後,再來把麵摺起來。

摺麵可不簡單。從機器上取下來的麵條,不能弄亂。弄亂了以後,長短不一,摺不漂亮還好,嚴重點就根本摺不起來。拿再手上的麵條,先轉一圈,讓中心的位置扭轉個180度,然後放在掌心對摺。不要太用力,輕輕放下,放到竹簍上面。讓太陽曬個兩天,就是我們買到的麵了。



除了做麵以外,老闆的媽媽也教我們包水餃。我們做出來的一部分麵跟水餃,都會變成中午的午餐。阿姆包的水餃,一個一個都很飽滿,站得挺挺的,像元寶一樣。我們這些大人跟小孩包的就不同了,有躺著的,有扁的,有圓的,有方的,千奇百怪。既然是自己要吃的,也就都無所謂了。元寶形狀是挺美的,但誰說水餃就一定要是元寶呢?


摺好的麵端到製麵廠的二樓,讓風吹,讓日曬。用時間讓它散發芳香。


(3)麵的故事

在製麵包水餃的空檔,有些孩子開始跟這個製麵的家庭,問起了更多麵的故事。

有小孩問阿姆,為什麼要在城門下賣麵呢?這個問題我們出發前就討論過,有小孩說,應該是因為城門是很多人會經過的地方,生意特別好。我覺得這是對的,但阿姆說出了更詳細的內容:原來從前東門城下面是一個市場!再阿姆小的時候,東門城已經是圓環了,但圓環的車子還不多,可以很容易穿越進去。所以,附近的攤販都擺在城門底下,那裡,就變成了一個小市場。是到後來市場被政府遷到現在的東安市場,他們才在這裡租了一間房間(現在位置的隔兩間)。



人的身上總可以看見時代的縮影。生得晚的我,不曾經歷過「東門城市場」的時代,甚至對東安市場的印象,也一直是個沒落昏暗的地方。在言談和動手的經驗裡,一些歷史,默默被傳遞。

老闆請了幾個人來幫忙我們煮飯。聊著做著,水餃跟拌麵都好了,還有一大鍋玉米濃湯。每一個孩子都吃得津津有味。這不只是因為「自己做的特好吃」,而是真的非常好吃。真材實料,就能吃到本來的滋味。



        臨走前,老闆給了我們一人一包麵。一包,裡面有五球。我覺得這真是太慷慨的禮物。從無添加的食材,到真誠的態度,仁慈商行真的用心在善待每一個人,在把傳統的技藝傳遞下去。來到台南東門,別忘了走一趟這裡,進到老麵廠裡,尋找一種在創新裡延續的傳統。

(4)東門城,巽方砲台


延續上午製麵體驗,下午我們要到東門城看一看老闆的阿公賣麵的地方,也想一想,以前的東門城,究竟是長什麼樣子呢?用來做什麼用啊?順道也到附近的巽方砲台走走。

在出發之前,先發給孩子一張台南古地圖及一張八卦圖,帶孩子開始推敲起來,這是什麼樣的形狀啊?以前的台南人都住在圈圈裡嗎?圈圈原來是好多個城牆圍起來的呢,那地圖裡面的城門用來做什麼用?砲台又是用來做什麼用的呢?在有了些概念後,孩子們開始進行下一步的觀察,「東」門城?「巽方」砲台?這名字裡難道暗藏了玄機?和他們在哪個位置有關係嗎?在地圖上圈出所有的城門及砲台後,有孩子發現了命名和八卦上面的位置與字好有關係啊,也有孩子直接在八卦上畫了方位圖,一個一個對照了起來,發現了八卦上的巽方指的就是東南方,這回可真相大白了!下午我們要去的巽方砲台,可得往東南方走才找的到呢。


特別想說,八卦似乎具有引起孩子興趣的特質,不僅是位置的對照,對於天、地、水、火、山、風、雷、澤的象徵,孩子們也十分起勁的一個一個詢問並記錄在紙上,甚至彩繪了起來,有個孩子畫出了精彩的意境八卦圖,在巽方有隻風中飛舞的蝴蝶、在離方的火裡燃著草、在坤方的地上爬了隻蝸牛、、、、、、我熱切的和孩子確認了是不是我發現的這個意思,她笑著點點頭,那時,我感受到孩子身上飽滿的創造力與詩意,只消細心的發現,看懂他的美。


台南塾出發的我們,估算著自己還在城外,要進東門城,就得往西走才行,但,哪裡是西方呢?現在東在哪、西在哪,羅盤該怎麼擺,才能指出正確的路?有人說看太陽、看影子,有人跑來問大人,也有人憑著對東門城的印象擺起了八卦,好一會兒定位完,一行人興奮的開始進城了。

進城的路上,總會發生好多有趣的事,我們也不例外。有孩子直嚷著「我是牛~我是牛~」慢慢拖著士哲往前走,沉浸在模擬牛車的世界裡,說不定在她眼中,老台南牛車前行的農業繁榮景象,重新活了過來也不一定;走到轉角處,冠彰找到了一棵好玩的樹,樹梢的高度剛好可以測試飛踢的工夫,旋轉跳躍了幾回,孩子們的興致也來了,紛紛找冠彰和士哲舉高的手掌下戰帖,踢得不亦樂乎,我們這行牛車隊,實在是很能享受風景、發現驚奇的牛車隊,走走、停停,也終於來到了紅柱白牆的東門城前。


「攻城了!!!」孩子們拔腿直衝入城門內,占領了城門口,上一秒還是台小牛車,一會兒可都成了盡忠職守的守城人,這下動作慢吞吞的大人們可不好了,晚了一步進城,就成了需要被檢查身分的攤販、小農,士哲和冠彰大概是商譽良好的商人,掙扎沒多久就被放行,我可苦了,就連開始賣起了糖果,還是被擋在門外,搬出了東門城內的禁止勒索碑,幾個孩子化身成官員把勒索我的部分守城人帶走後,還是有其他堅毅的守城人認真捍衛著,好吧,先不進城,那就繞繞城外吧。


在城門口內待久了,孩子們也開始四處探索了起來,東門城的另一邊寫著迎春門,在進城口旁立著告示牌,正說著東門城是用來舉辦迎春禮的故事,幾個孩子看了有興趣,士哲和冠彰便幫忙說給孩子聽,原來城外兩邊各擺有頭春牛與芒神,也和以往台南舉辦隆重的迎春禮有關,是在立春左右,祈求今年風調雨順、收穫豐碩的儀式,對農業時期,是相當重要的祈禱。


提到了立春,孩子們對城門外的二十四節氣神產生了好奇,這一個個圖像是怎麼一回事?有個孩子對這了解的很透徹,便開始為我們一一介紹了起來,原來這上面有文官、武官,有雷公、海龍王,還有好多不同的節氣神,這是堂孩子為我們上的戶外課,大人們也很專注的聽著,把舞台讓給孩子,孩子們也能像星星一樣,發出點點燦爛的光芒。


在東門城內待了一陣子,我們打算出發尋找巽方砲台,重新拿出八卦圖,討論著該怎麼定位,有幾個孩子憑著台南塾走來東門城的方向感,好快的就找到了東、西、南、北方,擺好了八卦圖,有孩子則是透過馬路上的路牌,找到了方向,也有孩子把八卦圖來回轉啊轉的,還是弄不懂哪裡是哪裡,幸好就算失去了方向感,也還有跟著大夥兒走走看這樣的方法,找到了東南方,於是我們重新啟程。


先往東、再往南、再走一小段東、然後再走一小段南,這是孩子們的策略,剛好有個孩子住在巽方砲台附近,帶給孩子們更大的信心,一行人拿著羅盤左瞧右瞧,想一想再往前進,畫面實在很有意思,說說走走,隱密不太好找的巽方砲台,還真的讓孩子們找到了。


待在巽方砲台的午後,是個既奇幻又舒適的午後。時間彷彿慢了下來、古代的痕跡、現代的人交錯在一塊,成了種一起的感覺,或許是沒有下一個要去的地方了,這裡是今日旅程的最後一站,慢下了心,更讓人能感受到這種氛圍。



沒多久,孩子們就各自發展了起來,坐在砲台上輕輕吹著風玩起小石頭、和修禪院裡的狗狗小黑玩、脫下鞋子靜靜走進修禪院裡參拜、探索著砲台內和砲台外大小不一樣的槍孔、玩起了看誰能把餅乾扔到砲台上的遊戲、你衝我跑的鬼抓人、、、、、、孩子們紛紛選擇了自己最舒適的方式,開始了真正的好奇,獨特性也在這些遊戲中,慢慢成型。


這是巽方砲台的槍孔,往外看,是什麼樣子?還看不透、還有點模糊,但每個孩子或許都像這樣,也乘著光,慢慢的,會長成自己的樣子,每個樣子,都是景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