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 Liām台南:洲仔尾,三崁店

文字:士哲

(一)    基本款路線
山透府古道

第七次Liām台南。走了一個學期,我們走到了最後一次。

我們走過台南府城的四方城門,走過鯤鯓和鹿耳門,兩個內海的外圍沙洲。今天,我們來到清代府城最重要的聯外道路,山透府古道。

山透府古道是現代人取的名字,以前多以「大路」(tōa-lō͘)稱之。但取這名字是有意思的,說「山」,指的就是「諸羅山」(即今天的嘉義市);說「府」,指的就是府城。山透府古道,就是連通台南與嘉義的古道。這條古道,從府城北門(可能是大北門,也可能是小北門,視出入者是官或民而定)出發往北,沿途有許多支線無法詳述,主幹道的路線,大致如下:

柴頭港庄(今延平市場一帶)à六甲頂à洲仔尾à鹽行à三崁店à大洲à看西à木柵(南科以西,安定以東)à目加溜灣(善化)à曾文(善化洲美)à麻豆à茅港尾à鐵線橋à鹽水港à下茄苳à諸羅山

這條大路,就是我們今天幾條省道的前身。有些部份,經過幾次改道後,變成了今天的省道台一線,有些部份,則變成了台十九甲線。這條大路,在通過嘉義以後,一路繼續往北,一直延伸到台北。

我們今天跟孩子們一起走的,就是這條漫漫長路的其中一丁丁丁丁丁點:洲仔尾
à鹽行à三崁店。


古道上
洲仔尾大廟口有一攤麵攤子,早上下午,我們都借用他們的桌子來上課。麵攤老闆一家人都很友善,不時跑過來看,我們這群奇怪的人,來這裡做什麼?

我跟孩子們解釋了今天要走的路徑。今天要走的路,算起來,是我們七趟旅程裡面最長的一次。說長,也是還好,一共就三公里,但對小孩就有點吃力了。我隨便跟著小孩的興趣,挑了幾個跟山透府古道有關的故事,來跟他們說。



首先,先從大路的路況,和交通來談。

清代時,在大路上面,一般是使用什麼交通工具呢?汽車?馬車?牛車?還是走路?小孩們當然都知道,不會是汽車,但剩下三個呢?許多小孩選了馬車,也有選牛車跟走路的。當我把選項說明得更細,分成有錢人跟窮人的時候,小孩就會更自然的說,馬車是有錢人在坐的了。

這些基本的印象,不知道是來自哪裡。在我自己還沒詳細閱讀資料的時候,其實我的直覺跟小孩一模一樣。但是,這裡面有個有趣的問題:其實台灣根本沒有馬!


小孩聽到這件事情很驚訝,像Ê晡班的阿恩就反駁,她看某某書籍,就有提過台灣有馬。我說,台灣只有一種馬,他的名字,四個字,叫做「生病的馬」XD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牽扯到,馬是怎麼到台灣來的。

台灣沒有原生的馬,馬都得從清國本土送過來。要送到台灣來,當然就是坐船渡黑水溝。當時要渡黑水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所謂黑水溝,說的就是黑潮,據當時的旅行家描述,通過黑水溝時,浪濤湍急,水深黑色,還有一股腐敗的味道。很容易在這段船程,就迷失方向。這段到台灣的船程,短則一個禮拜,長也有長到一個月的。搭一個月的船,會發生什麼事呢?人會暈船,馬當然也免不了,結果,來到台灣的就是一群病馬,甚至有很多都已經死在船上。這些馬匹大多在府城的「馬兵營」(今台南地方法院),但很少能派上用場。既然如此,在大路上,跑的大致上就是馬車和人腿兩種了。哦對,還有一種,就是轎子了,應該也算人腿的一種吧。

這些跑在大路上的人,又以西拉雅人居多。當漢人不斷增加,西拉雅人慢慢處於社會弱勢,以至於常常被交代各種粗活,這變成他們效忠漢人政權需要盡的義務。這當然是不公平的事,但也造就了歷史記載的西拉雅人快腿傳奇。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從台南出發走山透府古道前往嘉義,以我不算快的腳程,需要五天。清代的人身體當然是比我強壯多了,大約要走兩到三天左右。但根據記載,腳程極快的西拉雅人,常被交辦送公文的任務,從府城出發送公文往諸羅山,竟然只需要一天!遇到河流,腰間的瓠仔殼當浮板,跳下去就開始游泳。有時跑,有時攀爬,有時游泳,竟然就這樣一天跑到了嘉義!

我用這段故事跟小孩介紹了當時的交通狀況,和西拉雅人的社會處境,和快跑才能。另外,Ê早班的小孩剛好提到行船的事情,我又補充了一段清代旅行家郁永河的故事。

郁永河是清國的官員,奉命到北投去尋找硫磺。在台南準備出發上路的時候,和他的朋友討論要如何前往北投。他主張要坐牛車跟轎子,走陸路,水路太危險了。他朋友則覺得陸路太顛頗了,又慢,不如坐船。兩方僵持不下,於是只好一人走陸路,一人走水路。走陸路的郁永河,一路遇到不少險阻,終於走到苗栗一帶時,突然有一人,衣衫襤褸,衝到大路中央,結果正是他坐船的朋友,遇到了船難,被沖到岸上,跑來求援。郁永河無奈的撿起這條可憐蟲,兩人一起前往北投。在北投還遇上凱達格蘭人的毒箭攻擊,最後沒多久就離開台灣了,但留下了傳世的珍貴紀錄「裨海紀遊」一本,讓我們有機會窺看當時台灣的景況。

這次,我沒有特別準備詳盡的故事,而是跟著小孩的提問走,把我所知道的用簡單的語言說出來。當然,有很多細節就難免會疏漏或錯誤,但這些內容是出於孩子們的疑問,就很能跟孩子們對話。

在大樹下,茶桌上,孩子們仔細的聽。

洲仔尾保寧宮
洲仔尾大廟保寧宮,主祀保生大帝。今天,我們在這裡待了許久,這得從我們今天準備的遊戲說起。

這次,我跟家蓁設計了一套卡片,一共十五張,每一張上面都寫了一個任務。我們希望孩子們在走路之餘,可以玩玩卡片上的任務,跟在地人接觸,瞭解更多這個地方的故事。


Ê
早班跟Ê晡班的孩子們各抽了兩張。Ê早班的小孩抽到的是(1)「所有人討論一個問題,去廟裡面按照程序抽籤問神明。想辦法搞清楚,神明的回答是什麼?」和(2)「找到一樣你沒看過的工具,搞清楚它是做什麼用的。」

Ê晡班的小孩抽到的則是(1)「到廟裡找一個你喜歡的圖案,或字,拓印起來。」和(2)「找一個你覺得有一點刺激,有一點可怕的地方,進去探險。」

兩組小孩都正巧抽到了跟「廟」有關的主題,這次當然就跟廟脫不了關係啦。

Ê早班的小孩們討論出一個他們想知道的問題:「為什麼今年夏天的天氣這麼熱?」以往,孩子們進到廟裡面,抽籤跋杯都還挺隨興的,但這次任務卡上說的是「按照程序」,那麼,禮數就要齊著(chiâu-tio̍h)。


我們從拜拜燒金開始。我請孩子們一邊拜拜,一邊說清楚自己來自哪裡,和自己的名字,並且要稱呼神明的名字(大道公或保生大帝),然後說明想要問的問題。廟理拜過一輪,我們去燒金。孩子們一個個凹金紙,疊好,我來負責點火。金紙燒完了,八個小孩(一共是九人,但信基督教的阿奇沒有參與)進到廟裡,輪流抽籤,跋杯。

籤一支一支抽,不知道為什麼,怎麼樣都跋無杯。八個小孩加上我一個大人跋一輪了,總是不能三個聖杯。前前後後,我們已經問了四五十分鐘。最後,我決定,不如就由我來抽一支,當作今天的回答。後來,抽到的是這支籤:

「蚌中珠獻瑞 石內玉生光
  進財寶望吉 有禍不成殃」

……這是什麼意思啊?小孩也覺得奇怪,我們問天氣,怎麼大道公回答財寶。我們開始猜。我先用白話翻譯了一次,有小孩就猜說,可能「珠」說的就是太陽。唔,如果是這樣,「獻瑞」,就代表珠露出來了。蚌裡的珠,什麼時候才會露出來呢?

「破了。」小孩說。那是什麼破了呢?

「可能是雲破了。」
「是臭氧層破了!」

好像都有可能。經過這麼一解釋,原本在說財寶的籤詩,變成了說天氣!有小孩還抬頭看天,雲好像真的破了個洞!

Ê
晡班的小孩則是在廟裡玩起了拓印。我們在一樓參拜,找到一份報導。家蓁解釋報導給小孩們聽,說是佛祖殿的香爐發爐,來提醒信眾,附近的電塔地基被掏空了。我們開始尋找佛祖殿,最後在二樓找到。這裡祀奉著觀音佛祖,媽祖婆,還有朱府元帥,也就是鄭成功。我們在這裡找到漂亮的對聯和石雕,就在這裡席地而坐,開始拓印。


要拓印得漂亮不容易,紙不能移動到,力道也要控制。小孩們全神貫注,要留下這些漂亮的圖案。不知不覺,一個小時就過去了。

一間廟,可以學習很多事情。廟堂從以前就是教育的場所,到現在,還是等著孩子們到訪,探問。

三崁店
旅程的終點是三崁店。我請孩子們用台語念念看這三個字,有些孩子唸得出來,「saⁿ-khàm-tiàm」。這個詞,孩子們應該聽過才是。聽不出來,就把「店」字拿掉,變成「三崁」。多念幾次,孩子們就想起來了,這不就是「赤崁」嗎!

「三崁」跟「赤嵌」一樣,都源自西拉雅語的「Saccam」。但被漢字化以後,就出現一些訛傳,說是以前這裡有三間店。其實,以前這裡是西拉雅的一個社。日本時代,變成一個大糖廠,大量的甘蔗送到這裡榨糖。糖廠已經沒有了,但糖廠的神社跟防空洞,到現在還留了下來,還有大量的老樹,叢林。

走到三崁店,我幫孩子們把這學期去過的地方,做個總結。我印出兩張台南地圖,一張是府城城內的地圖,一張則是城外近郊的輿圖。我把之前我們唸過的歌詞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回憶看看,我們在地圖哪個地方,聽過哪一首歌呢?這個遊戲不簡單,Ê早班的小孩年紀比較小,對他們來說就難了點,但在討論以後,還是選得出正確的位置。尤其是喜樹六鯤鯓,大家都不會忘記。Ê晡班的小孩可就厲害了,我幾乎沒有給什麼提示,小孩直接讀懂地圖,直接讀懂歌詞,直接做出正確的配對!還能說出那時候我們看到了什麼。

這個學期,孩子們真是學了許多,許多。

最後,一樣以唸歌作結。Ê早班的小孩比較小,我唸了這次新寫的歌詞。Ê晡班的小孩,我則把這學期所有歌詞串在一起,一次唸給他們聽。

新歌詞

府城向北一條路
行過諸羅真遠途
來到洲尾拜公祖
三尊大帝顧溪埔

鹽行舊底咧賣鹽
擱過就是三崁店
製糖石輪袂走閃
猶佇門口激恬恬

(二)    Ê早班
工具

Ê早班抽到的另一張卡是「找到一樣你沒看過的工具,搞清楚它是做什麼用的。」我本來猜想,第一個任務玩了那麼久,孩子們應該不太會去找這個吧?但沒多久,孩子們就被工具吸引了。

我們路過一間機車行,有小孩看見裡面有沒看過的工具。橘紅色的,長得像彈簧。我就跟孩子們一起過去,看看究竟。

機車行的老闆正在修理機車,看見這麼多小孩跑來圍觀,笑呵呵的。有小孩就問,那像彈簧的東西到底是什麼。老闆才說,那條是灌氣用的管子,可以用來灌輪胎。老闆繼續修理,小孩在一旁看著,有小孩撿起一兩個小零件,我想阻止,反而是老闆說,那個沒什麼關係。

遇到友善的人,孩子們的求知欲就能自然開展。更多這樣的人,孩子們就能更自在長大。

破屋
我們站到一塊廢墟上,看起來,是拆除後的房子。孩子們在這裡當起了偵探,研究起來。

阿奇說,這應該不是一棟很古老的房子,因為他撿到一些看起來是現代的房子才會有的東西。孩子們爭論起來,到底這棟房子是怎麼倒的,為什麼會倒?有小孩說是因為大地震,有小孩說是怪手拆掉,真相是怎麼樣呢?孩子翻找瓦礫堆,找出更多線索跟玩具,有空瓶子,有磁磚,有信,有些辨識不出來的東西。後來,我們發現一旁的神明還留著,似乎原本是跟這棟拆除的房子合在一起的,而且,甚至電都還沒斷,可以開燈呢。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在一根柱子上頭,找到了一張紙,要郵差可以去旁邊幾棟房子找屋主。我們循線找了過去。

孩子們按了電鈴,先是一位先生出來,我幫孩子們說明來意,他才說他其實是房客。過了一會兒,他去找了屋主來,孩子們開始他們的訪問,我則居中做翻譯。

屋主說,這棟房子是怪手拆掉的。之所以要拆掉,是因為下面的土地是隔壁鄰居的,現在,鄰居要把土地收回去了。有孩子又問,以前那間房子是在做什麼的?屋主說他在裡面做生意,隨便賣些東西,就像是柑仔店那樣的。有小孩問起神明的事,屋主則說,那尊神明也要遷過來的,只是還沒有遷而已。

孩子們簡短訪問了這些問題,然後我們跟屋主告辭。孩子們憑著自己的調查和研究,以及膽量,調查出了這些故事。這些是「瑣事」嗎?或許是,但他們憑自己的力量,解開了一個謎。

(三)    Ê晡班
探險
Ê
晡班小孩抽到的另一張卡,是「找一個你覺得有一點刺激,有一點可怕的地方,進去探險。」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我們進到一個被鐵絲網圍住的區域裡面,去探險。這個地方,就在仁愛街上,離三崁店不遠處。

一進去,我就見到了一塊我尋找已久的石碑。這是「蔣公堤」的紀念石碑,記載了清代台澎兵備道蔣允焄在此修築堤防和興建橋樑的事蹟。我跟小孩簡單說明了一下,我們繼續在這個地方探險。

說真的,這裡頭並不刺激。看起來應該是從前糖廠的建築物,和一塊花園。只是,從鐵絲網的破洞進來,就是有種刺激感。我們在裡面發現了一個蔣介石的銅像,孩子們問起,那是誰?

要說明蔣介石真是很不容易,要知道的前提很多。我原本不是很想說,但孩子們一直追問,我就稍微說了一點點。說到中華民國來到台灣,說到蔣介石是中華民國的總統,也說到二二八以及白色恐怖,說到蔣介石進行的屠殺。

這個學期,孩子們聽了許多殖民者屠殺的事情了。從荷蘭人,鄭氏家族,漢人,日本人,到後來的蔣介石。這種「壓迫與反抗」,是台灣歷史的基調,無論講到哪裡,都必須觸及這個議題,才不致虛假。孩子們專注的聽著,關於這些故事,可能還得再多一個學期,兩個學期,再多好幾年都未必說得完。

自己的歷史,須得自己花一輩子去追尋。

果實

三崁店神社遺跡旁,有一種特別的果樹,叫做「lê-lí」(音「雷利」)。這果樹,應該是日本人種植的,據說是為了幫台灣人補充營養(維他命C)而引進的。神社旁,栽得到處都是,有一片的lê-lí林,一靠近,空中就有一種像軟糖一樣的甜味,非常香甜。我們走到樹下,來吃lê-lí

lê-lí的果實小小的,上面剝開一個小孔,就可以把果肉吸出來。吃起來非常甜,有一種獨特的香氣。皮帶苦味,可以不必吃。我們摘著這歷史遺留的水果,吃得很開心。在嘉義,台南,高雄一帶,lê-lí這東西,其實隨處可見。

說來很有趣。嚴格講,lê-lí是「殖民者」帶來的東西,要說他是一種「殖民文化」的遺留,也不是不行。但他卻也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甚至是傳統中根植的一部分,甚至是我會想要傳承下去的一部分。我們的文化中,還有多少這種成份呢。

壓迫與反抗,同時在這過程中形塑自己,找出自己文化的獨特性,瞭解自己何以是獨特的人。學習歷史與文化是這樣的過程,也必須不斷這樣辯證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