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家蓁
到種子博物館走一遭,小孩不僅得到了小盆栽需要換土的建議外,也從那兒展示的種子手工藝品中,帶回了源源不絕的靈感,打算也來自己做看看。於是這幾週,我們忙著討論可以從哪邊拿到適合的土、忙著移栽、忙著蒐集各式種子,也忙著透過巧手和小腦袋,讓這些種子活出新生命來。預想到的、沒預想到的課程,順應著小孩的節奏,就這樣自然的開展了起來。
(1)挖土?
那日種子達人說,我們可得換土才行,買來的培養土不是土,對發芽完成後的小植物久了可不好,建議我們去路邊找一把土,會好上許多。聽來簡單,真要做,才發現,這背後可一點也不簡單。路邊的土,究竟能不能隨意去挖呀?原本我和士哲打算帶小孩到附近公園撿種子,順道挖一點土來換,但討論後,總覺得有些顧慮,查了相關法規,發現,《台南市公園綠地管理自治條例》所提到公園、綠地禁止的行為列舉中,挖公園的土,似乎有被涵蓋在內的可能性;又一併參考了《台北市公園管理自治條例》,則發現擅自挖掘土是明文不得有的行為,斟酌再三,我們決定邀請小孩一同討論這件事。
我們大致理解了法律上的立場,就挖掘公園的土這件事,是傾向不被允許的。但我們嘗試想引導小孩討論的,是拉到更前頭的價值思考,究竟「公園的土能不能挖呢?」法律所規定的內容,在此僅做為一個觀點、一種聲音,至於有沒有不同思維、不同可能,這是我們同等好奇與重視的。
就此,小孩有兩派聲音,有小孩認為可以挖土,因為公園土很多啊,挖一點沒有關係,或者也有這種回應,有小孩說,可以害人跌倒,這構成他支持的原因之一;另一派小孩則認為不能挖,因為這可能涉及安全上的問題,挖出了洞,有人受傷了怎麼辦?(雖然另一派的小孩有人接著說,記得把土填回去不就沒問題了。)還有小孩的理由是,這土是別人的,應該要問過才行。那公園的土,究竟是誰的呢?政府的?還是每一個人民的?得問過誰才好?怎麼問?如果每一個人民都覺得可以挖土,那公園的土是否就可以開放了呢?是誰來做決定的?可以或不可以,誰說了算?衍生出去的問題,有好多、好多,隱隱觸及民主與法治的核心,討論的精采程度令人澎湃,可惜待會還得到外頭蒐集種子,也只能就此打住。最後我們把土區分成有主人的,和沒主人的,打算找個有主人的土地,得到同意後再取得土壤,這大概是最保險的方式了。
就此,小孩有兩派聲音,有小孩認為可以挖土,因為公園土很多啊,挖一點沒有關係,或者也有這種回應,有小孩說,可以害人跌倒,這構成他支持的原因之一;另一派小孩則認為不能挖,因為這可能涉及安全上的問題,挖出了洞,有人受傷了怎麼辦?(雖然另一派的小孩有人接著說,記得把土填回去不就沒問題了。)還有小孩的理由是,這土是別人的,應該要問過才行。那公園的土,究竟是誰的呢?政府的?還是每一個人民的?得問過誰才好?怎麼問?如果每一個人民都覺得可以挖土,那公園的土是否就可以開放了呢?是誰來做決定的?可以或不可以,誰說了算?衍生出去的問題,有好多、好多,隱隱觸及民主與法治的核心,討論的精采程度令人澎湃,可惜待會還得到外頭蒐集種子,也只能就此打住。最後我們把土區分成有主人的,和沒主人的,打算找個有主人的土地,得到同意後再取得土壤,這大概是最保險的方式了。
(2)蒐集種子
把換土的事先擱置一旁,我們來到了台南塾附近的東寧運動公園蒐集起了種子,打算做為之後創作手工藝品的素材。這公園的植物生態可真是豐富,印度紫檀、銀樺、台灣欒樹、孔雀豆、桃花心木、楓香種子等,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種子散布各個角落,等著小孩一一探尋,有渾圓的小小種子,也有彎曲旋繞的長條狀果莢,偌大的公園裡,自有角落,藏匿著各式各樣的生命樣態,原本不上心的、不經意就錯過的存在,依著一種視野、一種發現,都成了小孩發亮眼神裡的那份驚嘆。以自然為師,似乎總不會失望。
蒐集了好一會兒,每個人的小盆栽都裝進了中意的寶物,有些小孩除了種子,還撿了些樹枝、花朵、大大的樹葉等,要做成一把大掃把好呢?還是做一隻小貓頭鷹?邊聊、邊想,走回台南塾的路上,各種想像,在小孩心裡正躍動的拼湊了起來。
(3)彩繪花盆、換土移栽
上星期的土壤問題,最後有了好的著落。鹽水老家附近,剛好有鄰居家中的園藝用土不要了,家人便去跟人家要了來,裝箱載來台南塾支援,成了及時雨。大人、小孩好奇的望著這箱土,觀察了起來,一般的土看起來乾燥砂狀呈淺土色的模樣,比對起買來的鬆軟深色培養土,確實是不太一樣,前者比較扎實,有助於植物的根抓住土壤,排水的功能似乎也較好,用水打濕後,摸起來土壤的觸感也和培養土的感覺十分不同,「培養土不是土,植物發芽後就得更換」,這下在心頭上才又多了份具體的感覺。隨著生命進入不同的階段,而有了不同的需求,小孩從這次經驗中,是否也能感受到些什麼呢?
在正式換土移栽之前,我們先邀請小孩彩繪各自的大盆栽、剪裁適當大小的砂網,一切準備就緒,這才輪流一鏟又一鏟用力地挖著紙箱裡的土,把大盆栽慢慢填滿,再小心翼翼的把小植物挪了過去,澆上了水,安頓下來。
這回抱在手上的重量,又沉了些,除了期待,也多了份責任。陽台小花園重新擺回了一盆盆小植物,生意盎然,各有姿態。有的小孩種的晚,剛冒出小嫩芽;有的小孩的植物,已經攤展開一瓣瓣的綠葉,昂首挺立。希望在小孩的看顧與陪伴下,這些小植物們,能好好長大,也能回過頭來,透過這份成長,讓小孩體驗到,生命的能量與感動。
這回抱在手上的重量,又沉了些,除了期待,也多了份責任。陽台小花園重新擺回了一盆盆小植物,生意盎然,各有姿態。有的小孩種的晚,剛冒出小嫩芽;有的小孩的植物,已經攤展開一瓣瓣的綠葉,昂首挺立。希望在小孩的看顧與陪伴下,這些小植物們,能好好長大,也能回過頭來,透過這份成長,讓小孩體驗到,生命的能量與感動。
(4)種子手工藝品
種子手工藝品的發想,受了種子博物館不少啟蒙,站在巨人肩膀上,小孩在模仿中嘗試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創造,這個下午,十分精彩。
小孩挑選了不同的、覺得舒適的空間,分頭進行著自己的工作。阿蓉和阿虔待在二樓的小房間裡,把蒐集來的各式種子和一個形狀酷似迷宮的紙箱結合在一起做為主體,再藉由紙杯、滴管等複合媒材,設計出了一個噴水種子迷宮,桃花心木的種子成了一艘艘船和機關,倘若迷失在裡面,就得做好被噴濕的準備;阿明則待在教室外頭,和士哲一起選了楓香種子,耐心地協力拔除果實表面一根根的刺,這可不容易,至少得花上四十分鐘,才能處理完一顆種子,形成一個個光滑的凹洞,最後再編結上線,這才成了個可愛秀氣的小吊飾,也因此,阿明全神貫注的程度,真的讓我十分佩服;阿恩和小寶則和我一同待在屋內,忙著用桃花心木有弧度的種子部分,做出一雙雙精緻的高跟鞋,另外還把不少種子鑽洞,和一顆顆小珠子串了起來,成了小巧的手環、項鍊、鉛筆盒的小吊飾,種子磁鐵也做了不少,吸附在白板上,十分有味道。
最後,我們搬出了張桌子,展示著今日的成果,成了種子手工藝品小展覽。小孩興奮的分享著自己的作品,有的還打算帶回家好好收藏。
這幾週下來,小孩與植物之間,是否長出了份不一樣的情感,有了更親暱的連結了呢?或許當這樣切身的見證著生命的流轉,花上一段不算短的時光,慢慢去呵護、感受,不知不覺地,也就能多上那麼點溫柔了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