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動腳動手:新化礁坑。橄欖山

(一)礁坑

礁坑,就在新化旁邊,虎頭埤的後山,從新化市區過去,十幾分鐘就到了。我們前往礁坑的活動中心,旁邊已經廢校的礁坑國小,現在由礁坑社區發展協會經營。礁坑的發展協會很有活力,一方面,與大學合作,推廣在地的農產品:橄欖,竹筍,以及破布子。另一方面也統整在地的文史資源,轉換成能讓外地人瞭解,進入的資訊。也是經由協會的介紹,我們幾個大人在場勘時,才瞭解了橄欖山上的祕密。



礁坑國小位於「三十六崙」,顧名思義,是在群山(丘陵)之間。橄欖山,則是在山腳下的「礁坑仔」。我們從新化站轉車上山,整車看起來全部都是六七十歲以上的阿嬤。一路上,大家七嘴八舌的聊天。阿嬤們看到小孩子很開心,紛紛在說,今天怎麼這麼熱鬧。還有人熱心提醒說,現在九層嶺已經沒有開放了。看到這麼多外來客,當地人往往都認為是要去九層嶺吧。我解釋,我們是要去「礁坑仔」爬山,阿嬤還很關心的說,這麼熱,不要去爬山啦!

小巴士晃呀晃,晃上山崙,抵達三十六崙的礁坑國小。在這裡,我要跟孩子們說一個螞蟻人的故事。

(二)螞蟻人

書寫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故事,真需要費不少思量。妖精或神怪的故事,常常都有很鮮明的故事性,超級精彩的情節(所以祂們才「活得下來」!)。只是,教育者得去考慮,這些故事背後的價值在哪裡。除了「獵奇」,背後還有什麼呢?能帶出更多的觀念與思辨,或者傳達不同的價值嗎?

談到「大歷史」,又另有一番難處。一方面,要斟酌「史實」和「史觀」,另外一方面,還要想辦法把複雜的情節說通。這次礁坑的故事,就遇到這個麻煩。


網路上的資料,說橄欖山裡有個「越共村」。根據網路上查到的資料,這個越共村,是中華民國國軍為了訓練投入越戰的特殊部隊,而設立的。裡頭有許許多多的地道,和各種偽裝的村落,廟宇,假墳,用來掩飾地道的入口。資料裡說,這些設施是為了「模擬」越南的環境。其實這說法挺令人疑惑,這到底是要「模擬」些什麼?在礁坑問過當地人後,又有不同的說法。

協會的理事長說,這個地方,主要的目標是為了「反攻大陸」。橄欖山從日治時代,就是軍事訓練的基地。礁坑的橄欖,甚至就是日本人引進的。這一段歷史脈絡,牽涉到兩個需要仔細說明的議題:日本政權,以及中華民國政權。這些人怎麼來的?對台灣有什麼影響?中間複雜的脈絡,怎麼樣予以簡化,就取決於教育者的取捨了。

這次,我的做法是,從一群神秘的「螞蟻人」作為引子。詳細的故事,可以看這裡

「螞蟻人」一方面跟地道的形象連結,一方面意味著「外來者」,另一方面,又和戰爭,以及殖民者的角色扣連。我希望這個形象能讓小孩先有一個強烈深刻的印象,然後,願意慢慢去看,這群螞蟻人發生了些什麼事情。


這故事的其中一個爆點,在於中華民國的國旗。因為,孩子們普遍會認為,這面就是「我們」的國旗。但故事又說這是螞蟻人的國旗,那麼,我們會不會也是螞蟻人?有的孩子就說,我們應該是螞蟻人的後代子孫。如果是這樣,那我們算是螞蟻人嗎?我們跟故事裡描述的螞蟻人,是否一樣呢?阿甄也提出一個有趣的看法,他說,我們是不是螞蟻人,「要由我們自己決定」!

我們可以決定自己要當什麼人嗎?甚至自己是哪一國的人?可以,而且,我們都必須要為自己的決定,逐步付出努力。

(三)山路


從三十六崙前往橄欖山的路,崎嶇蜿蜒。但路途也不甚遙遠,不過就三公里左右。沿途,我們玩著,探索著。


我們發現,山坡上的房屋,其實是一連串的「階梯」。路的左邊,房子建在較低的一階,路在中間,右手邊的房子,就建在更高的階梯上面了。串連起來,就是一個從山腳上來的超大階梯。怎麼會蓋成梯子的形狀?孩子們說得有道理:要不然,直接蓋在山坡上,房子不就變成斜的了嗎!


在一棟廢棄的房子裡,我們發現了大灶,還有廁所。這棟房子的屋頂已經都被掀起來了,我們依著斷垣殘壁,判斷每個空間的功能。在馬路上,我們發現一枝飄落的竹葉,和泥土結合,在地板上,蓋出了印記。


往前再走不遠,烏雲堆積,下起了雨。我們在雨中蹣跚而行。不遠,已看見山腳的農田。

(四)泥巴,文昌廟

雨融化了田埂,踏在田埂上,一步一塌陷。對大人來說,這是泥濘的道路,對小孩來說,這裡就變成了遊戲場。


泥巴有許許多多玩法。挖開一條河道,把旁邊水窪裡的水引進來,就變成了水庫。有的小孩忙著水庫工程,有的小孩則把挖起來的泥土做成各式各樣的東西。最多的是泥球,一顆一顆的,像是大雞蛋。同行的水牛爸,也用泥土做了兩個漂亮的戲偶。


我到一旁知會田地的主人,他表示沒有關係。我順道問了,這田裡種的是什麼。我看了半天,都覺得這不過是草而已。大哥說,這個是「荷蘭草」,是專門用來鋪草皮用的,他們種這個來賣錢。我趕緊前往提醒小孩,雖然旁邊種的東西看起來像草,但是,這可是有人種的東西,不是一般的雜草,得小心別踩到了。


在這裡玩了許久,我們才進到田地旁的文昌廟,整裝待發。這間文昌廟,據說就是橄欖山諸多地道的入口。入口,應該是位於神桌底下的位置。但是,從這裡出發,地道是怎麼樣繞到不遠的橄欖山裡面呢?這裡跟橄欖山不屬於同一座山,中間隔有平地。這裡的地勢又比橄欖山低了許多。這樣看起來,地道或許是先往下,通過平地下方,再往上進入橄欖山山區之中。這段地道路況不明,我們只能猜測,無法實際進入。


我請孩子們把外套穿上,有帽子的,就把帽子戴上,並且厚厚的噴上防蚊液。我也把蚊香點起來,本來是要掛在身上,幫助大家驅蚊的,但有幾個小孩,自願要用手捧著。他們手捧蚊香,又拿防蚊液,看到蚊子就噴射攻擊,組織出防蚊部隊。之所以要這麼謹慎,實在是有原因的。橄欖山上的蚊子,實在多到非常誇張的地步(但這個地方沒有任何登革熱病例),如果拿電蚊拍揮過去,大概會直接在空中著火吧!

整裝完畢。我們出發,邁向橄欖山。

(五)橄欖山

橄欖山只是一座小丘陵。驚人的是,這座丘陵裡地道的密度之高,讓人不禁懷疑,是不是整座山都已經被掏空了?

我們通過一片竹林,以及相思樹林。這裡的蚊子就已經非常多,防蚊液和蚊香稍微有效,但依然不能全防,我們就頂著蚊子群的攻擊,緩步前進。

通過樹林,景色稍微寬闊,小孩發現奇怪的東西。

怎麼山裡面會有這樣的建物?我們趨前一看,果然,是地道!

那麼,地道的入口到底在哪裡?我們循著方位,逐步往前,果然找到一個入口。這入口,看起來,竟然就像是一個墳墓!



我詢問小孩們的意願,是否要進去。一開始,多數小孩都不太敢。我就找一兩個小孩當作先鋒部隊,和我一起進入。進入地道裡面,起初狹窄,但逐漸寬敞。兩旁的磚頭,和上面的水泥,看起來都很牢固,沒有崩塌之虞。前面忽然看見有黑影在跳動,竟然是一隻樹蛙!樹蛙一直跳,大概是被我們嚇跑了。我們也跟著他,在地底下轉了一個彎,突然看見陽光,就是剛剛在探路時,所看見的出口!

孩子們看我們探了一次,就一一進入。其實,裡面根本就不可怕,還挺好玩的!但這條不過是諸多地道的其中一小段而已。孩子們又在後面,發現了這條地道的其他段落,直往山坡下方通過去。

我們繼續往前,又發現許多的房子。有的上頭寫著「民房」,有的寫著「庫房」。我們進到房子裡面,就發現這些建築不太對勁。在牆壁上,有一些小孔,內側寬,外側窄。孩子們猜想應該是「槍孔」。再往內找,又發現更奇怪的東西:竟然有一個像井的東西,下頭就是地道。我們再順著地道尋找,又發現其他幾棟房子裡面,也都有類似的入口。看來,這些房子也都是「假房子」,或者說,其實是軍事用的設施!




孩子們繼續尋找著其他的地道。有的孩子拿著雨傘,往泥土戳,找到比較鬆軟的地方,往下再挖,竟然越挖越大,又是一條地道。這山裡頭的地道,錯綜複雜,實在搞不懂哪裡通哪裡,搞不懂裡頭的佈置規劃。

走到這裡的時候,時間已經不早了。我把孩子們找來討論,要不要再前往故事裡提到的「關公廟」。孩子們一致同意,我們就趕路前往。關公廟在另一條山徑上,看來,應該是當地人為了祭拜而開的小徑。要不,廟身就被埋在荒煙蔓草之中了。我們進到關帝廟,用手拜拜。孩子們在這裡,和文昌廟,都冒出一樣的問題:這廟是真的嗎?


怎樣才算「真的廟」呢?有神明應該就算吧。但是,這廟裡面,有神明嗎?


有孩子說,這是假的廟,因為廟裡的神明很不精緻。我原本以為,是他看灌了大廟裡精雕細琢的神明。但後來,我們停在路旁土地公廟時,他也說這間廟裡的小土地公比較「精緻」。看來,與其說他的意思是「精緻」,不如說,是文昌廟跟官帝廟的水泥神像,實在太「怪」了。

也有小孩說,有神像就有神明。有的小孩說,不知道有沒有,不如就加減拜一下吧。或許,當地人也是抱持著類似的心情,來這裡祭祀吧。

我們出山,回到路口,等候公車。


今天,孩子們多知道了一個地方,也多知道一個奇幻的故事。或許,以後在他們讀到相關歷史的時候,會想起這個地方。想起,我們的國家與身世,值得許許多多的深思,以及質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