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帶孩子寫作業? 一份給家長和家教老師的指南(下,實行篇)

從「理論篇」中提到的四點看來,身負在家中幫助小孩完成作業的家長,以及家教老師,主要遇到面這兩個矛盾:(1)作業根本就是強制的,沒得講理,但講理是很重要的能力;(2)作業既然是孩子自己的事,那我們到底可以幹嘛?

從這兩點,我建議家長和家教老師們,可以試著教會孩子們一種「有自覺的敷衍了事」的態度。

這是什麼東東?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讓孩子懂得什麼叫做「工作」。相信我們都同意,我們沒有全心全意對待自己的工作,起碼,沒有這樣對待工作的每個部份。為什麼呢?原因和作業一樣:它是強制的,它是不講理的,但它卻又是我份內的事!作業就是一種工作,但我們卻常常誤用「志業」的標準去檢查小孩的完成度,這完全不合理。一個郵局行員蓋印章的時候,沒有必要要求自己印章的左右傾角不能超過十五度,除非他的老闆這麼要求。同樣,除非小孩的老師這麼要求,要不,他根本沒有必要要求自己在寫「嘛」這個字的時候,蓋子裡面那兩個長得很像「木」的東西,旁邊兩撇不可以碰到中間的桿桿,除非他的老師這樣要求(我自己的國小老師就這樣要求)。

但我們絕對不是要教會小孩敷衍了事,而是應該幫助他去決定,自己什麼時候要認真,什麼時候又要敷衍了事,這就是我所說的「自覺」。這一點非常重要,讓我舉例說明。拿前述作文的例子來說,如果孩子們學會的是「沒有自覺的敷衍了事」,那他以後就會把每一篇作文都拿來寫那些應付的官話。但學會「有自覺的敷衍了事」,是學會去決定自己什麼時候要寫官話,什麼時候要忠於自己的意志,也就是學會把「服從」和「合理」區分開來。

「有自覺的敷衍了事」應該是少數我們能透過作業來進行的機會教育。

這件事有積極的價值,因為它處於兩個極端的中間:既不致於「太有自覺」,而在學校瘋狂吃鱉;也不致於「太敷衍了事」,導致自己完全忘了,還有順從自己,順從理性的可能。我想,對一個在枯燥的工作中還懷抱理想的人來說,這也是個最適當的態度。當然,很多情形我們不必屈就於這種多少有點消極意味的態度,就像在前文(理論篇)曾經談過的,有些作業本身就有教育意義,或者用處。在這種狀況下,我們可以積極的把這些意義和用處呈現給孩子看。但是,孩子可能完全不在意這些意義和用處,就像我們未必在意一切有意義,或者有用的事物一樣。這個時候,「有自覺的敷衍了事」就可以派上用場。如果孩子可以有自覺的判斷哪些作業對他來說有價值,或有用處,哪些一點都不重要,那麼他就可以合理的敷衍了事。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光靠寫作業就可以養成這種態度,孩子必須更積極的找到自己真正喜愛,真正願意付出心意的東西,「自覺」才能被培養出來。我在這裡提出這點,主要是想指明:我們別再用志業的標準去檢視孩子的作業了,我們該把它當成一項工作就好;而如果行有餘力,我們可以花些時間教教孩子,什麼叫「真正的數學」,「真正的寫作」,把這些積極的意義與價值呈現出來,但這方面就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以內了。

我遇過的家長們,都期待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能學會「負責」。

沒錯,「有自覺的敷衍了事」,正是一種負責的態度。負責並不是要把每個工作的細節都作到盡善盡美,而是要能合理地決定自己工作的完成度,付出多少心力,並接受這個決定將會帶來的後果。敷衍了事當然是一種負責,舉例來說,一個上班族可能很著迷於書法,把絕大多數心力拿去用在書法的練習上面,在工作上面往往都得過且過。他確實沒有對他的老闆負責,但他對得起自己的人生。我相信多數人會認為自己的人生,跟老闆的嘴臉比起來,不會比較沒有價值吧。在教育場合中,我們更可以大聲的說:對自己負責,遠比對老師負責要重要多了!學會敷衍了事,同時把多餘的時間拿去作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就是一種負責。

如果我們可以同意這個教學目標,那麼,我們也應該同意這個角色定位:帶小孩寫作業時,家長 / 家教老師不應該是管理者,而應該是個陪伴者

管理者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就等於和老師結盟,在家中持續施行強制的任務。扮演這個角色絕對沒辦法教會小孩對自己負責,因為,他學會的就是服從,學會按照他人定下的規矩行事。他確實會學到敷衍了事,但他學不到「自覺」,學不到這個對於負責而言最為關鍵的部份。如果我們想要小孩學會負責,那麼,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不要管東管西,控制住你的嘴和你的手,不要像主管一樣批評你的員工

那麼陪伴者該做些什麼呢?

其實,陪伴者可以做大多數管理者正在做的事:檢查作業,教會孩子他不會的地方,偶爾念念他怎麼那麼阿呆一直算錯……。但這一切都要有一個前提,也就是,必須是和孩子商量以後的結果。檢查作業當然對孩子有好處,因為,那些錯誤的部份拿到學校了,不只會被退回來訂正,還要被念一頓,搞不好還得來個罰寫,對孩子來說超級划不來。但如果我們想要孩子學會負責,那麼,我們就得讓孩子自己規劃自己的工作。我們可以在他的規劃中提供一些建議,譬如建議它把作業先讓我們看一遍,以免到學校吃虧。我們可以建議他稍微聽我們講解一下,不要全部抄課本,或許會對考試有一點幫助。但我們應該把自己定位在一個「諮詢者」的位置,我們提供孩子需要的幫忙和建議,但不進行額外的,不出於孩子需要的管理和監視。我們是孩子的工作計畫的一環,而不是監工。

當然我們都擔心,放給孩子自己決定,要是他決定徹底擺爛那怎辦?首先,我再次強調,我並不主張把作業丟給小孩,然後家長 / 家教老師笑嘻嘻的跑去看NBA,我相信這必然導致非常糟糕的後果。陪伴者可以有積極的作為,他可以好好提醒孩子,如果作業沒有寫完真的會很悽慘,這就是為什麼孩子最好得好好敷衍了事一番。一般來說,在這樣的討論過後,孩子決定徹底擺爛的可能性極低(低到我甚至很想鼓吹看看,如果真的擺爛會怎樣),比較可能的狀況是,孩子會認為這份作業不需要檢查,或者他不想浪費時間聽你幫他講解。我認為,一個長期的陪伴者,放手尊重孩子的意見,並不會有任何的壞處。當然孩子的作業大概是會被老師批得很悽慘,但是,這正是一個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的機會。負責不是在事前做好一切準備,而是做好準備承擔事後的後果。長期的陪伴者可以隨時跟孩子一起調整應付工作的策略,當後果報應到孩子身上時,就是陪伴者介入機會教育的時機。

關於帶孩子寫作業應有的態度,我想說的,大概就是這些了。

說到底,我想說的,其實就是一句話:我們應該要對孩子誠實

我們不應該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去掩蓋作業「強制」的本質。作業的好處屈指可數,學會代數對於去家樂福買東西沒什麼大幫助,學會「吼」怎麼寫無助於你的人生,作為陪伴者,我們應該丟下面具,坦白承認:孩子,這東西真的很無聊,真的很沒用,真的很沒意義,不過,很遺憾,這是份工作。首先我們自己得先認清這件事情,然後,帶著孩子一起釐清,什麼是工作?該怎麼面對工作?甚至,聊聊這份工作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既然它這麼沒意義,為什麼老師要派呢?

我們沒法改變每天都會有作業的事實,但起碼,我們可以想辦法讓它有意義。

以上只談了一些態度上的原則。如果各位有什麼關於「實行方法」的經驗,歡迎提供在下面,我相信有很多人很想看的。

最後,請幫忙轉貼這篇文章,我相信它可以幫助到人。


搭配服用

方法分享

1. 在孩子寫錯的地方畫一隻頭上有問號的烏龜,可以讓小孩對寫錯這件事情充滿了憧憬。(駿逸)

2. 如果把自己的工作拿去跟孩子一起做,就像同事一起工作一樣,我覺得還不錯。畢竟無聊的事一起做總比一個人做來的好些。(士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