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帶孩子寫作業? 一份給家長和家教老師的指南(上,理論篇)

 小孩的作業,尤其是國小生,已經不只是小孩的困擾,也是家長,還有一不小心跑去擔任家教工作的青年男女們的困擾。這篇文章,就是寫給這兩種人的一份指南。

這份指南不會談論太多具體的方法,而只會談態度的問題。因為,方法絕對是因人而異的,不太可能找到普遍有效的方法,讓小孩乖乖去寫作業。如果我有這種特異功能,我就不會是教師,而應該是個催眠師。


我想要建議的態度,是建立在一些基本的預設之上的,讓我先把這些預設說出來,好讓各位決定,是不是要繼續把這篇文章看下去。(其中第三點特別重要,如果沒有時間,可以直接跳到第三點)

第一、我認為有一些作業,不僅僅沒有教育意義,而且就算從實際面來看,也對小孩沒有任何用處。

確實有些作業很有意義,譬如,有的老師要求小孩上網找資料研究紅樹林生態,我就認為這樣的作業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而有的作業未必有意義,但對未來有點用處,譬如,作完一百五十題的因式分解。這件事情感覺上挺無聊,而且不會豐富孩子的人生或者視野,但是,我們還是找得到合理的理由,勸孩子應該把它完成。因為,如果沒有把因式分解練到跟呼吸一樣順暢,那考試可能會吃大虧。而如果孩子自己想要的未來(這點需要跟他進行討論),學歷是個必要條件,那他就該好好考慮成為一個因式分解機器人,這好處不少。

然而,還有一些作業,根本不屬於上面說的那兩種,而是既沒意義又沒用處。舉例來說,我曾有一個學生,因為「7」這個字下面那條桿子寫得太斜過去左邊,不夠直,而被罰寫十遍。有的孩子則因為「吼」中間的「子」的中間那一橫沒有往右上方斜,而被罰寫。根據本人充沛的考場經驗,我確信這「7」寫得歪一點,或者「吼」寫得不像新細明體一樣標準,不可能造成任何不良後果。如果有人認為我說這句話缺乏說服力,可以跟我要我的學測與指考成績單,內含本人以極不標準的國字寫出來的作文所獲得的成績,以及以極不標準的阿拉伯數字進行運算(包含非選題)所獲得的數學成績。如果你擔心這些事情真的會造成什麼不良後果,那麼,你真的是多慮了。

第二、一般而言,作業本質上就是強制性的。這是「作業問題」的成因。 

我的經驗中,在體制內學校,只有極少數的老師有足夠的資源和條件,讓他能和學生好好協調作業的量,更別提是討論作業對學生的幫助與意義了。老師能作到的,或許只是看著學生哭喪的臉,然後把作業的量稍稍調低。然而,即便是這樣,那仍然是一種專制,只不過是較為開明的專制罷了,因為學生在整件事裡沒有發言權。這並不是老師的錯,因為老師們有來自校方與其他家長的進度壓力,他原本就必須把這麼多作業派下去。我們的教育體制讓在其中的每個人(老師,家長,學生,無意間被捲入的家教老師)彼此針鋒相對,相互壓迫,這是我們短期內無力改變的現狀。

正因為如此,「作業問題」才會發生。家長某種程度上被賦予了在家中施行強制的任務,可能是老師直接賦予家長,或者被升學主義的浪潮壓著走。而這個任務,由於家長們過於繁忙,常常被轉嫁到家教老師身上。這三 / 四者常常會發展複雜的權力關係,最常見的狀況是家長和老師結盟,強制小孩完成他的工作。或者也有可能小孩和家長結盟,想辦法去對抗老師。家教老師往往處於一個尷尬的角色,因為,他只可能和家長或是小孩建立關係,而不大可能跟學校老師建立關係,但有時不和老師接洽,就不容易把相互強制的關係鬆綁。所以一般來說,家教老師採取的態度是和家長結盟,一同對孩子的作業進行監督。


第三、作業可能對孩子造成最糟的後果就是「把『服從』和『合理』相混淆」。 

這點有些模糊,我得詳細解釋一下。

先來舉個例子。就我的經驗,小孩子的作文,一般來說絕對不是他可以發揮創意的地方。除非運氣好遇到好老師,要不然,作文裡面如果寫太多自己想寫的東西,必定出事。我有一個學生,他的寒假作業要寫一篇「新年新希望」的作文,他寫了兩個希望:「和哥哥出去玩」和「拿到很多壓歲錢」。這篇作文後來被退回來重寫,因為這是不合格的希望。後來,我和這位孩子聊了一聊「這個老師到底想看什麼」,然後把新年新希望改成「要好好把作業完成,絕不遲交」,「課前預習,課後複習」之類的鬼話,果然順利過關。這份作業,絕不是希望看一下你的新希望,而是要檢查一下你是否知道自己應該懷抱什麼希望。

當然,不是所有情況都這麼極端,但這篇文章著重要談的正是那些足以造成困擾的情況。

還有很多例子可以談,譬如,數學算法和課本不同,不問理由就是錯;課文註釋要背到一字不差……。這些要求,一般來說都是純粹的強制,而沒有什麼道理可言。但是,老師為了把話講通,自然需要用各種方法把它們包裝得看似合理。譬如,老師可能會批評前面那個學生的希望太膚淺,批評不用課本算法算的人不是真的懂,是去抄來的等等。不只老師常常這麼作,實際上,家長和家教老師往往也用這種方法來為自己開脫。自己的面子得顧好才行,沒有誰不是如此,但在這裡,有可能會帶來不好的後果。

這些貌似理性的包裝,在一個不太容許理性辯論的環境下灌輸到孩子們的腦袋裡,直接造成的狀況就是我說的「把服從和合理混淆」。譬如,孩子們會以為,寫作文真的就是非要依照「起承轉合」,非要寫那些狗屁倒灶的東西不可;他們會以為,數學就是只能按照課本,沒有別的可能性。除了這些知識面的損失,孩子們還可能會把「服從」視為常態,而拒絕去思考大人定下的規矩是否正確,直接把這些規矩都當作合理的。

無論從孩子個人,還是從社會面來看,這都是一項嚴重的損失。從個人面,孩子喪失了講理的能力,以及學習的樂趣;從社會面,我們損失的是公民素養,因為理性思考是公民素養的必備條件。在思考如何帶孩子寫作業時,我們應該時時把這個重點放在心上:如何避免他在「服從」與「合理」間產生混淆。


第四、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事。

我自己猜想,這應該是大多數人的共識,只不過在實踐上我們常常把這句話忘記了。這句話未必表示我們應該完全放手,不管孩子的作業狀況。下面,我要開始來談談,在上面這些前提的基礎上,應該怎麼樣幫助孩子完成作業

既然都看完了枯燥的理論篇,請接著看看精彩的「實行篇」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