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ara
上一堂課,我們帶小孩『猜猜看』企鵝肚子裏頭有什麼,接著也真的動手『拆拆看』企鵝的肚子裡頭有什麼。那這一次,我們還要來拆什麼呢?我們要來拆更複雜的東西,這一次,我們打算帶小孩「拆心臟」。
只是,在還沒動手拆企鵝,就有小孩在抱怨,小螺絲不見了、翅膀不見了、小藍圈不見了?這下子可好了,拆完了企鵝,組裝不回去問題可就大了,該怎麼解決呢?
士哲首先把大家召集過來,並且拿出了一張企鵝在拆解過後的零件圖,所有的零件都會因為被畫下來,而保存下來,這樣就知道有什麼零件了、也就不容易把零件弄丟了。
小孩的動機因此被提高了,他們也想要練習當個黑手,將拆解過後的零件收藏完整,所以可以再組裝。
科學家的精神
這一堂課,幾乎全有的小孩都能夠專注地在拆解東西上,並且也藉由跟其他小孩的討論、探究而發現了許多有趣的新問題和新發現:
小雞腿發現了螺絲起子能夠直接將螺絲吸起來;小又也提出了只要把白色齒輪壓住,輪子似乎就不會轉動了?元元發現,即使翅膀不見了,企鵝還是可以走動;這一些提出來的新見解和新問題,就是小孩在練習當個科學家在探究事情來龍去脈的精神了。
一起動腦除問題
在拆解玩具過程中,零件的散亂、甚至丟失是不可避免的,這時候,該如何解決呢?我召集了小孩過來,要求零件扔然保存完整的小孩幫忙分享他們的祕訣,沛淳分享了她是先把零件畫下來,將零件安置在所劃下的圖上;元元、恬田分享她將零件放在膠帶中間的圓框;小宇、小雞腿、小又則是分享了他們將零件安放在紙杯裡頭,看來小孩都有各自解決這件問題的方法,只是如果能夠分享出來、彼此互相學習,就能夠擁有更多樣的方法除問題了。
是誰的「看見」?
這一堂課,發生了一些因為塗鴉事件,而鬧得不太開心的小插曲。
首先是阿硯將士哲在白板的畫給抹擦掉了、阿宇拿起白板筆,塗鴉在大家討論出來、書畫在白板上的紀錄、有小孩在牛奶糖的畫紙上作畫等,不過在倚著第三者的角度審視這些事件前,或許首先觀察小孩在作這件事情的動機,也才了解小孩的「看見」與大人的「看見」,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看見。
原來阿硯的看見是,阿硯想要幫忙清白板的,所以將士哲的記錄抹擦掉;至於阿宇,是覺得塗鴉好玩的,在我們向他解釋這些紀錄是大家認真提出來的,你在上頭塗鴉是會讓小孩不開心的說明後,也不在繼續塗鴉;只是塗鴉在牛奶糖畫作的小孩,動機是甚麼,就沒能了解到了,不過我們也向小孩說明了,牛奶糖現在很難過,因為牛奶糖的畫被塗鴉了-用意是要讓小孩能夠看見,隨意的塗鴉在別人的畫作上,是會令人生氣且難過的。
這類事件的發生,若能先停下主觀的看見,先停下作評論的思維,試著去思考小孩的行為動機,或許能夠看見更多「隱藏在後的真實情況」。
真正的需要
打開了盒子,裡頭沒有了儲備的零件、也沒有了儲備的企鵝,怎麼會這樣呢?
事件的發生是小孩的零件遺失了,正要找尋備用的零件時,發現了備用箱什麼也沒有。一些小孩指著阿宇藏在紙杯裡的零件,阿宇收藏了好多的小零件,只是阿宇不願意分享。
只是,那些東西是公用的、是大家的零件在壞掉或遺失後,還可以有機會重新組裝完整的備用零件,如果備用零件都先被拿走了,那麼就會害了那些真正有需要的小孩了。
一些小孩聽完後,想了一想,將多拿的螺絲歸還回去;阿宇在詢問下,也才曉得是因為害怕自己會不夠用,而先將多餘的零件收藏起來。
我們安撫了阿宇,告訴他由我們統一保管,這些零件是為了給那些真正有需要用到的小孩,不然若是你丟了零件,企鵝就在也組裝不回去了,阿宇才答應全數交給我們保管,這一項紛爭,也在說明完後,和氣的落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