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過好節- 三月份植樹節


文: Kara

這一次的植樹節活動,我將焦點放在親近樹木、與樹木產生美好連結,而非「植樹」行為本身,因為在這個每月一次活動,植樹本身對於孩子來說意義不大,我比較想要讓孩子去感覺樹木,一旦孩子開啟了與樹木的聯結,孩子自然會主動地親近自然。


同理心與尊重
很多時候,一個小事件,好好地轉化運用,就能是一個真正的教育。
正當東禾拿著紙飛機要帶去榕園玩時,士哲提醒了東禾,紙飛機是紙張作成的,而紙張是樹木作成的,我不認為這樣是妥當的,因為你拿著樹木的屍體,去找樹木玩,你覺得它會歡迎你嗎?
這一句話,激起了孩子的思考及討論,其他小孩一致認為這樣其實並不妥,而東禾也開始猶豫了,這表史東禾正在嘗試靜下心來去練習運用同理心,試著去理解、並且內化為尊重。




看見另一種生活態度與生活方式
走去榕園途中,我們走下了地下道,一個街頭藝人正在表演音樂,開心的、主動地邀請孩子們進入他的音樂世界,而孩子們也的確駐足了下來觀賞表演。
我和士哲也覺得不必急於上路,跟著孩子們一起欣賞音樂,也因此,得以有機會看見小孩對於陌生人主動示好的各式反應-
龍諭、龍容和子芸,都將焦點放在這場音樂饗宴中,尤其是龍諭,是跟著和唱的。龍容則是嬌羞地躲在一旁觀看,子芸也是不斷的在偷笑。東禾則是會刻意地避開。也在此時,品妤發現了放在吉他禾子裡的錢幣,便順手拿了起來,我們趕緊蹲下身去跟孩子說明著,這些金錢可是在它表演的時候,一些人因為喜歡他的演出而給他的支持、鼓勵,如果你拿走了這些金錢,那位街頭藝人可是會很難過的。品妤這時候才將手裡的金錢放下。
教育總是這樣,很多時候孩子們在大人眼中的作錯事,只是因為孩子們不了解其中的故事,倘若我們大人能夠先放下評論,試著以孩子的角度去觀看孩子的行為,或許就能夠更接近孩子們的想法,也才能夠真正的去與他們溝通。


與樹木的親近
走在成功大學榕園的路上,沿途經過了許多的大樹,其中,小孩發現了一株看起來好像「無生命」的樹木。也正巧,這就是一項機會教育的開展。
「你怎麼會知道它沒有生命呢?」我丟了問題問小孩。「怎麼樣才算是沒有生命呢?」小孩於是開始接近樹木,並且嘗試去聆聽樹木的心跳聲,摸著、聞著樹木的身體,並且觀察、研究起這株死掉的樹木。
在我們周遭,值也各式樣的樹木,孩子們的好奇被開啟了,紛紛跑向身邊的每一株樹木,主動地去觸摸它、主動地去親近樹木的身體、撿拾掉落下來的樹葉、花朵,然後是裝飾著自己、彼此嬉戲著;我們也嘗試戴上眼罩、想像著自己的雙手是雨水、是松鼠,觸摸著樹木的身體。

 


這樣子與樹木產生的聯結,就是我在這門課的焦點,也是想要陪孩子們在這個月一同度過植樹節的方式,看見孩子們與樹木之間的互動,我相信已經植下了樹木在孩子心中的感覺,而感覺總是能引導孩子們去看到更多、接觸更多,因著這些看見、這些接觸,孩子們會開始感受到樹木的美好,也能在認知樹木的美好外,更進一步的學習守護著樹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