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Liām台南。河的故事:山海圳

隔了三個月,台南的孩子們繼續踏上旅程。這學期的主題,是「河」。

與我同輩的台南人,關於河流的記憶,恐怕已經不多了。台南府城,本就是河海的交會點。一方面,靠著台江內海航運停泊之便,而能夠貿易。另一方面,內海周遭的水道,又負擔著各式各樣的航運及灌溉功能,餵養著在地的產業與日常生活。台南,是海的城市,也是河的城市。

曾幾何時,說出台南周遭有哪些河,也變成了不容易的事。我想花一個學期,與孩子們一起,把這些經驗撿拾回來。



台南市周遭的河流,其實非常非常多。如果從曾文溪算起,並把人工河和古河道也算進去。從曾文溪以南,就我所知就有鹿耳門溪,竹筏港,嘉南大圳,鹽水溪,柴頭港溪,文元溪,德慶溪(以及上游枋溪),五條港,台南運河,福安坑溪,竹溪,三爺宮溪,和與高雄交界的二仁溪。

從這些溪流當中,我挑出幾條較近,而且能看得到水流的溪流,來作為行走的路線,一共挑出了這幾條:嘉南大圳(山海圳),鹽水溪,柴頭港溪,運河,竹溪,以及二仁溪。這幾條河的屬性各個不同,流域也有差別,希望孩子們能在這幾趟旅程中逐漸發現,在我們身邊的河,究竟是什麼模樣?

今天這趟旅程,開始於大圳出海口。蚵架與紅樹林,水面上忙碌的人們,交織一幅美麗的畫面。



這次我給孩子們一人三張地圖。其中,一張是有繪出河流的台南古地圖。另外兩張是google地圖。一張,是大台南地區的沿海圖,另一張,則是我們這次的路線圖。孩子們循著古地圖,用彩色筆為河流圖上顏色。接著,尋找現今大台南周遭的河流,一共有多少呢?有的看起來像河流,其實卻是高速公路呢!



今天我們的終點,就是這張照片。圖片裡的這個是什麼呢?我跟孩子們說,如果好奇,可以去問人看看。正好一個來賞鳥的大哥路過,Ê早班的阿澄馬上跳起來,衝過去問。阿伯說,這應該是一個斷橋!真的是這樣嗎?Ê晡班的小孩,後來又問出了更多線索。下面分曉。

Ê早班

塭仔

我們沿路探險,注意各式各樣的聲音。有時彷彿聽見人聲,有時又聽見廣播音。我們跑到旁邊的樹林裡去查看,有沒有奇妙的東西。家蓁發現一條通往漁塭的岔路,我們就走過去看看。



這是一片廣大的漁塭。從台江浮陸以來,這片土地最主要的營生之道,就是養殖。我們走進漁塭的邊岸,看見各式各樣有趣的東西。邊岸裡,有各式各樣的貝殼。蚵仔,蛤仔,燒酒螺,藤壺。小孩蹲下來,撿拾這些殘缺或完整的形體。阿翔對漁塭的設施很有興趣,拿著相機拍攝水管,電箱,網子,還有狗屋。同行的立維媽媽則發現一個有趣的設施,是一根細竹竿上面貼一個碗,這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

繼續往前走,我們跟附近的人家會揮手,忽然有台摩托車接近。原來是漁塭主人。他提醒我們,這邊是私人的漁塭,不能隨便進入。他說,這邊專門放養的,是石斑魚苗。我解釋我們來這邊散步,請教他要怎麼出去。他熱心的報路。我們繼續前進,出道大馬路,才發現,這竟然是一條截彎取直的捷徑!

釣魚

在大圳邊,我們遇到一位釣魚的大哥。小孩很自然的靠過去,觀看,自然的,就聊起天。



小孩發現,在水邊有一條奄奄一息的魚,有著淡紅色的鰭。牠的鰓片正起伏著,用力的呼吸。大哥說,那個叫做「臭臊鯖仔」(chhàu-chho-chheng-á),臭臊味很重,台灣人不喜歡吃,外籍勞工比較喜歡吃。幾個小孩圍觀著大哥釣魚,大哥突然問一旁的阿翔,要不要釣釣看?阿翔說好。大哥把釣竿交到他的手裡,要他感覺魚咬餌的拉力。有拉力的時候,就抽動釣竿,這樣魚才會上鉤。

阿翔嘗試著,但不容易跟上魚的速度。拉起來,往往魚餌都已經被吃掉一半去了。太快不行,太慢也不行。太快魚才咬一點點,沒法鉤上。太慢,魚則已經把餌吃光了。這理頭的技術,可真不少。

大圳的水面上,不時有魚翻滾跳躍著。跳出水面,又摔進水裡。大哥說那些是虱目魚和烏魚,這兩種魚才會這樣跳躍。阿翔繼續嘗試著,可惜魚還是不上鉤。後來又換家蓁來試,結果兩人總成績依然槓龜。

不容易啊。但或許也不必要釣到魚。這樣靜靜的把自己安置在自然裡,便怡然自
得。



繩子

在大圳旁,立維媽媽發現一種特別的植物。


他說,小時候,會把這種植物的皮剝下來,做成繩子來玩。我就請他做一條。立維媽媽是熟手,不一會兒就做好了一條!



這條繩子陪著我們走路。有小孩拿去釣魚,還嫌說,這繩子有一點太短了。有的小孩和我一樣,把他拿來當鞭子抽。這種皮非常強韌,抽也抽不斷,還會發出堅韌的啪啪聲。後來大家玩膩了,我就把繩子做成手環,戴了起來。

一種植物,可以有好多種玩法。每一種玩法,都開啟一塊新的世界。

Ê晡班

直加弄圳

Ê晡班有三個舊的小孩,答應要成為課堂的小助教。這學期,我想讓這幾個小孩能做些比較困難的嘗試。

今天,練習的一個目標是「讀告示牌」。


能讀懂告示牌,對出外旅行很重要。有些資訊不容易用問的問到,或者一旁根本沒有人,這時候,告示牌就是個好線索了。這次,我們在一條水道旁邊,找到了告示牌。



阿芊看了一下,唉,實在耐不住性子,就先跑去玩了。阿容一開始就興致勃勃,阿恩則是覺得有一點麻煩,一直要我解釋。我說,其實也沒那麼難,建議我們大家可以一起看。孩子們習慣用「念出聲音」的方式,我們就念出聲音。唸完一段,我請阿恩說看看上面寫的東西,他的說明跟我的理解,幾乎沒差多少!要看懂告示牌,沒有這麼難嘛!

「直加弄」(ti̍t-ka-lāng),是安定的舊地名,為西拉雅語。到現在,長一輩的安定人也仍保有「加弄」(ka-lāng)這個說法。這條排水線從安定,經由安順大排,沿途流經五塊寮(史博館一帶),溪頂寮(由六甲頂過鹽水溪即為溪頂寮),海尾寮(海佃路二段一帶)。這些台江的小地名,透過一塊告示牌,進入孩子們的眼裡。

水門

走在水邊,一定會遇到的設施,是水門。永永遠遠一再上演,小孩一定衝上去,動手轉水門。

為什麼,好玩嘛。先別急著把什麼「沒家教」,「不尊重」,「沒考慮其他人」,「長大之後怎麼半xxxxxxx」之類的東西套上去。對小孩來說,這件事就是好玩嘛。

但是,好玩不代表可以。一方面要認識到,對小孩來說就是好玩罷了,別把標籤貼上去。另一方面,我們才能開始「不帶評價」的,談談這到底有什麼不行。



小孩對水門的疑惑可多了,確實這很值得疑惑。這一堆轉盤是幹什麼用的啊?我們就先來觀察看看,這一堆水門,有的指針歸零,有的則有刻度。我說明,這舊是有的開,有的關。那麼我們再看看,水門的兩側是什麼。一側是大圳,另一側,則是較小的排水道。水門,就是用來阻隔這兩者。水門升起,水道的水就注入。

搞懂了這個,那麼,為什麼不能轉呢?這當然是因為,亂轉會發生很可怕的事。我請孩子們想想。打開水門,開到全開,水道的水就會流進來,都流進來。孩子說,那大圳可能就會淹水了。這有可能。不只如此,上游也可能會沒水呢!說不定,會害一個漁塭乾掉也說不定。

還有另一種水門也很危險,那是進水的水門。那種水門打開,會把大水圳的水引進到小水道裡面。要是開過頭,小水道滿了,住在水道旁邊的人可就糟糕了,因為肯定淹水。我自己就遇過這樣的狀況,曾經有孩子在水圳裡玩水,其中一個孩子跑去轉水門,結果水瞬間漲上來。那真是太嚇人的經驗了,當時我趕緊衝去把水門關上。我也跟孩子們說了這個故事。

這過程中,我沒有恫嚇他們,也沒有評價他們。我只是和他們一同討論,轉了到底會怎麼樣?孩子們往後還會轉嗎?我想,還是免不了有腦袋斷線的時候吧。但只要大人提醒,他們不會忘記,轉這水門,可不是玩個玩具那麼簡單。

斷橋

天將暗,我們走到終點的斷橋。




有孩子想上廁所,我們到一旁的人家去借。我想正好是個機會,來問問斷橋的故事。就邀了兩三個有興趣的孩子,一同來去問。由我來問,孩子們在一旁聽。

我詢問河裡的遺跡是什麼?屋裡的一家人說,那是橋墩。從前,是可以通行的。走過去可以前往鹽埕(四草鹽田),本淵寮,海尾寮。在這裡成立生態保護區之後,這橋樑才廢除的。他們說,從前這座橋,甚至還可以騎機車過去呢。橋面是木造的,很美,甚至有MV來這裡取景。吳宗憲的「沒你的城市」,MV中就有這座橋,名曲「三暝三日」也在甚至就在這棟房子旁邊取景。說起生態保護區,他們有些怨言。他們說成立之前,很奇怪,這座橋常常火燒,他們還幫忙修理。廢除後很不方便,他們覺得,生態保護區是讓觀光業賺錢,反而造成他們的不便。

訪問的過程,全程是台語溝通的,有些詞彙又有點難,孩子們聽不太懂。出來之後,我就翻譯了一次給大家聽。運氣很好,我們又問到了一段在地的生活故事。

坐著恩恩家的車回到起點,路上,聽著「沒你的城市」,看見這斷橋從前的樣子,很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